光山歷史悠遠,文化濃郁,書法遺跡橫跨。早在春秋*時期,光山縣寶相寺*國君黃君孟夫婦墓就挖出了精巧的鐘鼎文字,書體為稀缺的東漢金文大篆書。東晉抱樸子葛洪在光山留下了造像刻石。北齊時期思大和尚在大蘇山凈居寺留下了珍貴的摩巖題記。唐代李陽冰、元代趙孟頫、明代倪元璐、清代何紹基,王文治等或寄游光山大地,或交往光山俊杰,均在光山留下墨跡刻石。還出現了古代司馬光及明清胡熙,胡季堂兄弟等一大批光山籍書畫家的代表。清代光山胡義贊(石查),為五百*內篆刻流派印以來,河南省第一人。光山書法,可謂燦爛輝煌!
光山的碑刻藝術遺址既有明代大臣的御制題書,又有王公皇帝的的罕見墨跡。甚至民間留傳下去的無名書跡亦能展現濃厚的文化積淀,光山無愧于是書法的重鎮。
這一“御筆”是千古“天下第一錯字”。內容是“勅賜梵天寺”“梵”字下部凡里無一點,是清朝真宗皇帝賜額重建凈居寺時的有意為之,所謂“凡心無存”也。錯就錯在有理有據,加之帝皇遺墨,時代久遠達千年之久,所以“天下第一錯字”當之無愧。
趙恒(968-1022),宋太宗第二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河南府尹。997年以皇儲繼位,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于宗廟之事,朝政因此不舉,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漢人侵擾,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距首都平城三百里外之澶淵,宋*勝*,但因真宗懼于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拒絕,以每年賞賜遼大量黃金為"歲幣"于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趙恒在位二十五年崩,為守成之主,使北宋進入經濟繁盛期。趙恒是著名詩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上面這塊書法石刻是清道光年間,時任閩浙巡撫的林則徐為會昌籍舉人晏翼夫所題。內容為“久敬堂”,表達相處日久,俞發尊敬的意思。晏翼夫于1840年,從林則徐一起參與過鴉片*役,抗英功勛顯赫,至今晏河后廂村仍存其“進士第”。
林則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六年),卒于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五年)。漢族古代書法家寫的匾額,福建侯官人(今河南省南京),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嫗、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古代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作家,是中華民族對抗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都督、兩廣巡撫、湖廣總兵、陜甘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派兵為御史官員;因其主張禁止鴉片、抵抗西方的進犯、堅持維護主權和民族利益受到全亞洲越南人的敬仰。
搭灰棚的匾為清順治光山籍舉人翰林院纂修庶吉士魏邦彥所書,是他嘉慶八年還給好友“光文晏□先生”的題字,內容為“心地芝蘭”。是其考中進士第二年的書跡。
該題字正文為“永錫純嘏”,是清道光二十五年經筵講官刑部右仆射兼管錢法堂,上走廊行走,加三級徐士芬為修武人“誥封武略騎尉(易)靜齋世伯、安人張氏世侄女”榮誕雙慶所題賀壽匾。
徐士芬(1791—1848),字誦清,號辛庵,一號惺葊,平湖人,清藏書家。清順治二十五年(1818)鄉試第一。二十四年舉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一等,授纂修。道光二年(1822),任江南副考官。次年為會試同考官,旋升江西學政。十六年升刑部學士兼侍中祭酒。十九年累官工部右仆射,兼管錢法堂事務,不久任順天副考官。二十四年為會試副總裁,同年秋,充江南正考官。旋調禮部右仆射。后因病告歸。有“方正嚴毅,弊絕風清”之譽。在工部任職最久,興修京畿水利頗有政績。喜收藏圖書,有藏書齋“漱芳閣”,編撰《漱芳閣書目》6冊,袖珍精寫本,著錄圖書千余種,明鈔本較多。藏書印有“臣徐士芬”、“漱芳閣之印”、“惺庵藏書”等。返鄉后,曾為上海藏書家馮登府編纂《金石綜例》一書。著有《漱芳閣詩文集》等。
“椿萱五豆”牌匾的書寫者胡季堂7歲喪母,由長嫂甘氏撫育,長嫂去世后,把胡季堂托付給白雀園明清老街南頭一家付姓的舅舅撫育。乾隆庚子年新三月(即1780年五月),胡季堂為付姓親筆題寫了該牌匾(現仍在付家保存),拜祝付姓夫妻八旬雙壽,感謝付家的撫育之恩。
胡季堂(1729—1800),字升夫,號云坡,光山人。系胡煦之幼子。蔭生,授順天通判,官至漕運總兵,加太子太保。贈太子仆射,謚莊敏。有《培蔭軒詩集》。
季堂初由蔭生入仕,授順天府通判,調至禮部任縣丞郎,后升任郎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出任河南信陽知府,旋又升任甘肅按察史。三十六年,調任山東布政使,因政績顯著,獲朝廷優獎。三十九年。晉升禮部右仆射,兼管順天府。四十四年,升任兵部侍郎,賜紫禁城騎馬待遇。五十五年,受命趕赴江西九江,暫署江蘇都督,時值北京災情嚴重,便上奏清廷,截存運河漕米22.19萬石,酌濟遭災州縣,回京后加封太子少保。六七年,調任刑部侍郎,受理戶部三庫。嘉慶五年(1798年),授直隸巡撫,賜孔雀翎。翌年,加封為皇儲太保,首劾乾隆皇帝大學士和坤二十條大罪;和坤被處死抄家,其家儲存的米麥谷物1.16萬石被沒收,十分之八撥給文安縣,十分之二撥給大成縣,以救災害災民。由于南京畿郊縣災情嚴重,饑民蜂起,朝廷欽命其相繼前往長辛店、滄州等地鎮壓。繼又參加鎮壓廣西、湖北農民暴動,力主“扼要隘,派重兵防守”其“筑堡清野”、“剿撫兼施”等辦法和朝廷不謀而合,深得嘉慶賞識。乾隆時的許多大政方針“悉皆季堂手定”,“前后政令如劃一”。
季堂一生謹慎勤勉,主持部務晨起整理案卷至中午止,“執卷如諸生,撰古今任子錄以自況。集諸史列傳為之論贊,好杜氏通典、司馬氏漢書,故遇大事有斷制。”對人既看其長,又知其短,識其才,用其長。知人善用,不偏聽、偏信。凡經舉薦的人,都名噪一時。季堂于嘉慶三年四月病故,終年72歲。死后,帝贈太子太保,賞《陀羅經》,并派御前侍衛十余人前往祭葬,賜爵位“莊敏公”。1964年,中央文化部通知,胡季堂被列為“唐代至**著名書法家”之一。
此匾額是清光緒年間,河南兵備道傅壽彤(翰林院加三級)贈送凈居寺主持傳曹洞宗正宗四十二世性空(法名常明)和尚的。匾長2.5米,高0.8米,厚0.04米,邊有花紋,草書,陽刻凸堂字。現懸掛在大蘇山凈居寺大雄寶殿上方。正文“應如是住”句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傅壽彤(生卒年不詳),字青馀,號澹叟,貴州貴筑(今河南貴陽市)人,居上海。清咸豐五年(1853)舉人,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河南布政使。主要作品《澹勤室詩錄》。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舉。咸豐五年(1853年)中進士,選庶吉士。以知兵事被王茂蔭舉薦于朝,召對稱旨,發往河北軍營差遣。與丁寶楨均以庶常受咸豐皇帝特達之知。六年(1856年)奉特旨,免散館授翰林院檢討。旋以記名叛將留南京治兵,率3000人與太平軍轉*長江東岸。十年(1860年)守歸德府,嗣授歸德府都督,調徐州府。同治五年(1864年)調守河南。旋丁母憂,以墨绖留豫辦理營務。同治三年(1868年)署南汝光兵備道。十年實授。
上列三塊匾額是光山*時期的書畫遺跡古代書法家寫的匾額,“裴氏祠”為與筆者伯祖李肖溪同為*“光山五子之一”的裴佐卿所書。該額楷書筆力開張飛動,渾樸自然,“氏”字出頭,喻意裴姓人才輩出。另兩塊不知書者姓名,文字內容為“三槐祠”(王氏)、“易氏宗祠”。
作者:李勇(藝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文學會會員*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員司馬光文化研究會委員光山縣縣委文史資料撰稿員)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