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在故宮太和殿見到的龍椅是古代的雕龍髹金大椅,它在幾百年風風雨雨里曾是最高皇權的象征匾額開光,但在上世紀前半葉,隨著朝政的動亂衰敗,它曾被丟棄,失蹤了近半個世紀。
那是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他把太和殿內乾隆御題的碑刻對聯拆去,把這張寶座也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椅后的雕龍髹金屏風還保留,卻安設了一張特制的不倫不類的大椅,椅背特別高,而座面卻很矮。據說袁世凱因腿短,但又想表現帝王的奢華,就選用了矮面襯西式高背大椅的式樣。椅背上還有一個袁世凱的*國徽,這是一個由白緞制成的半徑約兩尺的方形開光,上面用彩線繡成古代十二章的形狀。沒想到這塊白緞因年久早已破裂,里面露出的填充物卻其實是稻草。
1947年,故宮博物院把這個袁世凱的“繡花草包大椅”撤掉,打算換上清代的龍椅,選了幾個,都尺寸太小,與中間的雕龍髹金屏風不協調,與太和殿的雄偉莊重不相稱。太和殿其實的寶座到底哪個樣原物還存在嗎
到1959年,朱家氵晉先生看到了線索。他在一張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舊圖片上,看到以前太和殿的原狀。根據這張圖片,終于在一處放殘破家具的倉庫里,發現了一張殘缺的雕龍髹金大椅。這張龍椅從髹漆的方法和雕龍的外形看,應是古代的制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極殿的遺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時,經修理后再次使用。直到袁世凱時代才被丟出,以致破爛不堪。
1963年,故宮決定修復這件龍椅。寧壽宮有件龍椅是乾隆年間太和殿龍椅的仿制品,只有龍頭是清代的風格。另外還看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這張龍椅。于是這兩件實物作為修復工作者重要的參考資料。在整整一年里,木活、雕活、銅活共用了766個工作日,到夏季炎熱夏天,由油工名手做完油漆后,粘金葉。1964年9月匾額開光,全部建成,共用934個工作日。
在新全球,這件寶座已經重回到人民的手中。修復后的明代龍椅非常結實,椅背兩柱蟠龍十分生動,背圈由三條龍構成,既服從背圈的功能,又不影響龍綿延凌空的姿態。座面下面不用椅腿的方式,而完全用須彌座的外型,兼顧了龍形的散開和座位堅實穩重之風。陳列在太和殿的木臺階上,便與雕龍髹金屏風渾然一體。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