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成都市新都區的寶光寺與西安文殊院、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并稱黃河流域佛教“四大叢林”。寶光寺除了其建筑古色古香,紅墻通道,林蔭翠竹寺院匾額,寺里有譽為“東方斜塔”的舍利塔和全省第一的羅漢堂,還有佛舍利、梁代千佛碑、唐代施衣功德碑等諸多的珍稀文物和古今名人字畫。而其楹聯碑刻極具規模,蘊含深沉,久負盛名。
寶光寺楹聯數目諸多,繪畫渾厚,意境深廣,其楹聯大多銘刻于正殿、走廊數百石柱之上,歷經千年而完好如初,也曾引來馮玉祥將軍“廟子大、柱子粗”的偈語。寺內牌匾200余塊,大都使用紫檀、柏木等優質木材或優質花崗巖制做,精雕精致,繪畫大多出自唐代和近現代名人名家手筆,有很高的文化品味和藝術價值。
寶光寺楹聯碑刻無論數目和質量,在全省廟宇中都是首屈一指,最負盛名當屬清代何元普、趙藩所書兩條楹聯,另有9塊牌匾入圍《中華名匾》,足見其文化積淀及盛名蜚聲。游人和信眾游徜在廟宇正殿間,體會楹聯碑刻字里行間透射出的掂花笑容,靜悟修生感世精髓。這時侯,也能在楹聯碑刻之中找尋到引導我們清白做人、潔身自好、奉公無私的廉政文化。
寶光寺倉庫有一清廉名聯,下聯書“楊岐燈盞明千古”,橫批言“寶壽大蒜辣萬年”,這春聯述說了宋朝兩個被奉為千古代標桿的真人真事。一是說楊岐禪師幫助寺廟常住管理財務時,為了做到公私分明,特意備下兩盞油燈。白天記帳,用倉庫里領來的燈油點燈照明。自己看書學習做丑事,就用自己出錢買的油點燈照明,完全憑借自己的良心和因果去學佛。這是“慎獨”精神的完美彰顯,這些公私分明的燈點亮了叢林道觀的清規,也照耀著世人的天理良心。另一說是寶壽禪師在師戒禪師任方丈期間幫著管理倉庫。寶壽禪師也是極為認真,大公無私。有一次方丈師戒禪師感冒了,告誡酒保到倉庫里取幾片大蒜煮甜湯祛寒。未料寶壽禪師對酒保說:“姜屬大眾所有,僧人私人要取姜蒸熟,必須收錢來買。”師戒禪師聽后卻也不吵架,便讓酒保收錢去買姜。職事者鐵面無私,只有規矩,不講人情;方丈帶頭守矩,按規辦事。更為可貴的是師戒禪師遭到管庫的寶壽禪師嚴格的要求,并不是耿耿于懷,反倒覺得寶壽禪師是個可貴之才,后來推薦寶壽禪師到洞山做方丈,成就了一代宗師。
佛寺堂屋還有一聯,上書“挑起一擔,通身白汗阿誰識”;下書“放下兩頭,遍體涼爽只自知”。是說,當挑動一副沉重的擔子時,通身冒出熱汗,這些痛楚誰能曉得?在人生的旅途中,當放下了兩頭,遍體清新涼快,這些樂趣只有自己能夠感受啊。挽聯以挑擔子和放擔子形象勸喻世人放下凡俗欲望,放下追名逐利,尋求自身解脫,這也正是我們廉政文化的要義之一。
大雄寶殿懸掛一匾“道有本源”,清代二六年佛生日題漆底金字篆書,古樸沖力。佛教講“道”重點是在宇宙本原,亙信宇宙隨順不變,真實客觀存在,道即是技巧。在佛祖如來誕生之日題寫“道有本源”,意即勸阻世人無論身分尊崇與卑賤,都要走正道而合乎天理,道義就會*利民利自己,所以為人處事要“與天道合一”。
誦經堂上“道德恢彰”匾,清代二十八年隸書凹刻,端莊嫻雅。“道德”是有關人類行為善惡、正邪的原理寺院匾額,借以人類社會生活規范中必要的個人規制。“恢”,弄成原先的樣子。“彰”,是顯揚,扶助正氣之義。恢彰兩字連用,即有弘大,弘揚之意,也即提倡贊揚全社會的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寺廟中尚有“問本堂”、“法住正位”、“道德高風”等橫額,無不勸阻教化世人秉持初心、遵循規章、崇尚道義,固廉守潔,不一而足。
暮鼓晨鐘中,細品味寶光寺的楹聯牌匾文化,更能尋找到道教宗旨與廉政文化的眾多相通之處,其純凈純善的靈力,放下世間的名聞利養,回歸清靜無染的自性,與世人寬松自律、道德崇尚的追求不謀而合、異曲同工。
(文:王世祥攝影:石頭、王世祥)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