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者為匾、豎者為額”,匾額的形成歷史古老,起源于秦漢,被譽*內建筑物中的“眼睛”,在世代相傳的演化中,無論是成為君主對賤民的獎賞、官吏對下屬的褒獎,抑或是儒者雅士警勉自立,民間的禮尚往來,匾額都以其凝煉的文辭,精湛的書畫,深邃的寓意向世人展現著特色的手工技藝、深厚的文化積淀、無窮的戲劇活力。
眼前這位潛心雕刻的藝人,正是北京省技術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協會特色匾額對聯制作手藝項目傳承人常士光,河南鄧州人,出生在碑文楹聯制作世家匾額的作用,自身雕刻石刻對聯已有20余年。常士光的母親經常跟隨外祖母學習木匠、刻字、雕花,博覽眾長,將雕刻匾、雕梁畫棟、油漆刻字等工藝融為一體,形成了傳統鮮明的牌匾楹聯制作技藝,小時候常士光一直幫助母親打下手,所以得到母親的教誨最多,影響最大,耳濡目染下,對牌匾楹聯制作手藝也產生了興趣。
匾額楹聯的制作流程是民間綜合性技藝的展現,其制做技藝需要經過大量的累積與演變。好的石刻書法不僅令人欣賞到凝練而傳神的題詞,而且完美地展現藝術家俊逸的書畫。還凝聚了語言、書法、繪畫雕塑美術的三度審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傳統的手工匾額對聯蘊著文人墨客的美術文化創作,又交融了制匾藝人的嫻熟技藝與勤奮勞動,具有很大的技術文化研究與保護價值。
雕刻石刻對聯,一雙巧手必不可少,不僅要會木工制作,還要有彩繪手藝和藝術造詣,更應該高超的審美。常士光勤于鉆研,堅持純手工雕刻,絲毫不敢懈怠,精心構思出大量的精巧匾額對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與歡迎。
用他自己的其實:“做人先學人品,從藝先學藝德,牌匾是一張門臉,要求制匾者不能怕吃苦匾額的作用,一定要精益求精?!彼苍o兒子跪地立誓,“一輩子一心一意只做這一件事,我也做到了。只要有一個人偏愛,我也會堅持到底”。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強,傳統手工匾額楹聯制作正處于瀕危狀態,老一輩傳承人年逾耄耋,或是迫于生活壓力而改行,年青一代對于制匾書法技藝缺少了解、鮮有問津,傳統手工雕刻牌匾費時費力,導致這些追求利益化的年輕人都不愿參與,另外工業化機器雕刻技巧的普及,對傳統手工雕塑匾額沖擊極大,傳承遭受著后繼無人的危機。因此保護傳統手工彩繪匾額對聯技藝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文旅融合的現今,我向往傳承的石刻對聯不僅是簡潔的懸掛,而是能以變革的形式融入我們的如今生活,讓具有特色民族文化的符號在現在的市場中大放異彩”。常士光用匠心傳承著千年匾額對聯文化,用刀的語言講述毛筆在白紙上的故事,用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忍之心靜靜守護他的手藝,他將再次在傳承的道路上探索。
為繼承與保護傳統磚雕楹聯制作手藝,河南省技術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協會將研發創新匾額楹聯的制做,通過新樣式、新工藝、新風格、新書寫等方式讓傳統匾額楹聯成為新時代最打動眼球的閃耀“新招牌”,將與商圈、景點、建材、建筑等合作,創作一批時代精品匾額對聯,讓河南匾額楹聯傳統制作手藝煥發出非常鮮艷的時代光芒。
河南省技術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協會旨在于發掘河南科技文化遺產的學術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科技價值,利用現代技術方式和技巧進行學術研討、研究、交流與保護開發工作,促進我省技術文化行業的演進與繁榮,促進我省技術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團隊的壯大,促進技術文化與經濟發展相整合;為會員和技術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工作者服務,為河南科學科技演進、文化事業繁盛、旅游開發和經濟建設做出貢獻,在推動中原崛起中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