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湖北咸寧決心讓本地村(居)委會的墻壁看起來更清爽些。
這些像爬山虎一樣在旁邊蔓延的牌匾,正在被清理之中。從旁邊到墻下,有的村(居)委會的牌匾多得連經常面對她們的工作隊員,都數不過來。
在襄陽,一個村委會被統計出共掛著126塊牌匾,而某家社區居委會戴著163頂帽子為居民服務。如今,多余的牌匾正被正式摘掉,比如那家掛著163塊牌匾的居委會,一下子卸掉了上百塊牌子。從此,辦公室的墻壁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陽光。
據統計,僅是制作費,這163塊牌匾就花去3萬多元。如果緊挨著把他們在地上鋪展開來,能占據小半個籃球場。
各種各樣的牌匾裝扮之下的村(居)委會墻壁,并非中部城鎮襄陽獨有的景觀。不久前,《半月談》的記者到河南西部一個“明星村”采訪時發現,村委辦公樓的整面墻壁掛滿牌子,“名目眾多,蔚為壯觀”。而當地一位村官員聲稱,“類似牌匾也有不少,已經沒有地方掛了”。
牌匾自然不是從天而降的,一個當時在街道辦事處工作過的公務員感嘆,那些能上墻的牌子,基本都有“官方背景”。每一塊在旁邊閃耀著光澤的牌匾,都會經過一雙權力之手的審批和授予,通常也意味著一項職能的轉讓和攤派。
來自各個部門的職能,化身為鑲嵌著各種字體的門頭,在村(居)委會旁邊高高掛起,似乎找到了一個夢想的棲身之所。
但不需要忽略的是,居委會以及村委會,是法律框架下的市民或居民的基層民眾自治組織,并不是任由各級職能部門差遣的機關。不過,在各種牌匾的點綴下,不少村(居)委會沾染上獨特的官僚氣息,倒更像是街道以及村級的“二*”。
事實上,對于那些自治組織而言,并非每塊牌匾都被歡迎,也不是每項被攤派下來的職責都倍感欣然接受。襄陽市相關部門在調研中看到不少吐槽,“一塊牌匾就是一份責任,牌匾太多,村(居)委會工作員工對那個部門交代的事情都得干,身上的負擔是愈發越重”。
這些一塊緊挨著一塊掛在旁邊,銅質的或是不銹鋼的牌匾,材質不同,款式也不統一。而和牌匾一樣懸掛在半空的權責與事項,看起來也倍感眼花繚亂。自治組織可以提供的服務,*部門理應擔負的職能,以及他們之間的界限,混雜在一片璀璨的金屬光澤之中。
*職能和社會服務缺失清晰界限所產生的怪現狀是,老百姓瞅著墻壁五顏六色的牌匾犯糊涂,遺落在縫隙里的公共職能有了被責難的理由,而社會自治的空間在“應付上級部門”的焦頭爛額中被削弱。
每一塊經權力之手頒發的牌匾,在掛上墻的之后,都會被帶給各種含義和原因。其中,最恰當的原因僅僅是,*向社會放權。但是,放權并不意味著缺乏節制地印制和分發牌匾,然后像隨手丟棄包袱一樣,將職能轉嫁和攤派給社會。從某些含義上,有些伸到旁邊的權力之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削權,而是另一種方式的權利濫用。
早在2010年,中辦*辦印發的《關于開展和優化城市社區民眾委員會建設工作的看法》中指出,“凡屬于基層人民*以及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能范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民眾委員會”。
然而,無論是126塊,還是163塊,牌匾數量在社會生活領域的墻壁上不斷被刷新,仍然是一道常見的景致。在耐心統計過村(居)委會墻上的牌匾以后,襄陽市決定“清理規范過多過濫的制度、匾牌,為村(居)委會減負,逐步將村(居)委會官員從攤派任務中解放出來”。
就像當時掛起來的之后并不太費勁,將牌匾摘出來只是舉手之勞。但是,當多余的牌匾被拿掉后,并不是留下一片干凈清新的墻壁,就可以交差了事。人們不禁要問的是,那些被摘掉的權利和責任,究竟需要安放何處?
最妥當的答案而是:理應*分擔的職能要歸位,*能夠包攬的事務交還給社會。不過,*將職責轉交給社會之前,還是需要先梳理清楚權力清單,劃清*和社會的界限,再慎重地將牌匾授出去,掛上墻。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