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古建筑的必然組成部分,相當于古建筑的眼睛,通常被懸掛在門頂部、屋檐下,或者廳堂之上古建筑匾額制作,或者亭臺水榭間,昭示著主人的夢想、成就和志向,不僅融*近代傳統的詩歌詞賦、書法繪畫、建筑美術于一體,一塊文辭優美、書法精良、雕工精細的石刻,能瞬時提升建筑的文化品味。在興化,有一門歷史古老的技藝——袁氏匾額制作工藝,城區一大批文保單位牌匾以及商業招牌都是出自袁氏牌匾第13代傳人袁桂宏之手。在制匾材料多樣化、書法可以由電腦字體取代、電動工具逐步替代手工制作的明天,他一直堅守著手工傳統。在他看來,再先進的機器也把握不住書家的韻味,體現不出佳作的“魂”。這么多年來的積淀,讓他手中誕生的一塊塊匾額更厚實重,也更具靈性。
興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明永樂初年,大量江南移民遷往鎮江,帶來了北方先進的文化和民間工藝。延至明永樂年間,客幫商人進入揚州,興化城的商鋪、商行、手工作坊增多,出現了70多個門類300多家商號和手工作坊,形成“金東路”、“銀北門”商業老街。同時,興化地區涌現出一大批文化、藝術人才和清官名宦。而揚州的商號、廟宇、牌坊、府第眾多,需要制作長期匾額用以裝飾。因此,興化袁氏匾額制作工藝打造興化手工藝制作的一大傳統。
興化袁氏油漆牌匾制作,源遠流長。明弘治年間(1573-1620年),袁氏油漆牌匾坊始祖居住南門袁氏祠堂,以制作油漆牌匾為生,將傳統的陶器工藝制作方式用于牌匾的制作,為興化及周邊地區商號、牌坊、府第制作牌匾。由于技藝高超,生意興隆,收入豐厚,后人袁起萱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在市中心武安街購置十幾間營業用房,并掛牌“袁萬隆油漆牌匾坊”。
袁氏牌匾工藝世代相傳迄今已有13代,達400年之久,始終堅守傳統工藝,從上灰、過膩、上布、上麻到漆雕、貼金等,共有復雜工序40多道。由于制作工藝考究,我市大型中式建筑“四牌樓”上所懸47方匾額中有37方出自袁氏族人之手,北京同仁堂、天趣閣、一得閣、北京大學等主要匾額皆由其制作。此外,還為四川、*、上海、泰州、寶應、高郵等地飯店、廟宇、祠堂制作過許多精致的匾額。
“1949年,國務院要搶修北京的名勝古跡,向*招聘這方面的能工巧匠。我母親袁桐生被錄用。天安門的紅墻外皮容易剝落褪色,我母親就用祖傳的秘訣,制成了不會脫落的白色油漆。后來,他又參與了人民大會堂、故宮等地的油漆制作。”袁桂宏如是說。
“匠人”易得,“匠心”難練
文化大革命爆發后,四牌樓上的47塊石碑連同四牌樓一起被“造反派”敲掉,其中包含大家非常熟悉的哲學家劉熙載和書法家鄭板橋的石刻,同時傳承已久的袁萬隆油漆牌匾坊也被迫歇業,袁家轉行從事室內裝潢行業,直至上世紀80年代,袁桂宏的母親一直不忘祖傳的老手藝,決定重操舊業,12歲的袁桂宏就跟隨母親學藝,短短三年時間就無法獨當一面。1987年,興化市*決定恢復四牌樓上的匾額,于是邀請當年初顯頭角的袁桂宏來擔當,重新做了40塊匾額,還復制了7塊舊匾。
從那之后,袁桂宏名聲大噪,鄭板橋故居、施耐庵故居、劉熙載故居的牌額都出自他手。2002年至2005年,袁桂宏受邀請抵達上海與業內同行切磋交流,在三年半的時間內熟練掌握了首都的浮雕匾、雕梁畫壁、油漆疊字等工藝。回到興化后,袁桂宏在祖父舊址武安街10號掛牌“袁氏油漆牌匾坊”,使興化袁氏匾額制作工藝得到更好的傳承。
按制作材料和制做工藝的不同,匾可分堆漆匾、螺鈿匾、貼金(銀)匾,制作方法有14種之多,工藝流程有幾十道,表現的匾千姿百態。所以說從古迄今,匾額一直是商家的門面兒,其中一刀一劃都顯現制匾人的功夫,既包括雕刻技能,又考量他們的書法修養。制作匾額時,需要先在石頭上鋪上復寫紙,將字體拓印到后面,別看是拓印,同樣要求制作者懂藝術,否則也是形似而無神,糟踐了好的書畫作品。袁桂宏不僅學歷不高,但他對藝術頗有研究。為了提升自己的繪畫功底,他曾花七八年的時間鉆研研究各種藝術佳作。面對名家的新作,他覺得只有自己把握出字里的韻味,才能讓作品有味道。
2014年,袁桂宏應邀出席“世界木材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文化展現會”,被譽為“牌匾世家”,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
用心打磨,方能雕刻不朽
在袁氏油漆牌匾坊內放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匾額,其中用貝殼點綴的就有兩種。袁桂宏告訴記者,別看這兩種匾額外形差不多,可一個使用的是生貝殼,一種是熟貝殼,生貝殼裝飾的牌匾主要用于室外,因為它能經受大量的風吹雨打,而熟貝殼大多放在室內。一般來說,上乘的匾額要做幾年時間,普通的也要三到六個月。
多年的科技傳承讓袁桂宏摸索出不少“絕技”,據他介紹,四牌樓中的“五朝元老”牌匾屬于飽字,會做的人寥寥無幾,想要將字先刻上去,牌匾中必需要有樁,要不然刻上去的字會裂縫。袁桂宏告訴記者,用鐵絲做樁還不行,必需要用春季三九至五九之間生長的竹子,因為冬竹內的養分全部流失了,不太容易蛀;此外,上漆也講究,先要用瓦灰、瓷灰、豬血、糯米汁、桐油、生漆……按一定的比列勾兌調和,然后涂刷在表層,等它干燥后,把捶熟的麻絲,剪成一寸長的一絲一絲,摻到灰中,再用夏布夾糊到匾額上,要夾四層到六層,再用碾子壓結實,然后蒸熟,等匾額漆膜光彩飽滿后,才能開始做前面的字。
特色的牌匾制作工藝較為復雜。首先,對板材的要求比較考究。上等木材有楠、柏、松,經烘干后制成平整、規格的底板。制匾的前道工序也有眾多,包括上灰、過油漆、打磨、上布、上麻等幾十道。制字的方式有凸字、凹字、走邊字古建筑匾額制作,還分大陽、小陽、大陰、小陰、大寶、小寶和各類形體的印花字。上色的染料以天然礦物質和動物汁為主體顏料,輔以金屬材料如金銀、純銀、純銅等。制作螺鈿匾,則用玉器、象牙、石骨、竹簽等加工字型,一般檔次的牌匾也可用河蚌殼。
提起袁氏牌匾工藝的承襲,袁桂宏有些失望,他的弟弟妹妹均對匾額技藝不太感興趣,目前都已工作。他期望能將這門手藝傳給他的侄孫,讓*特色制匾技藝流傳下去。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