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上
從
從,《說文解字》的解釋是“隨行也”。翻譯做剛剛的話說,就是兩個人一前一后地走著。
如果這是“從”字的元義,那么在現在傳世的有關“從”字的古字形中,我覺得最早的造字形態很可能是以下這種的:
這個字形雖然跟我們最近寫簡體的“從”是一回事兒,也就是把兩個“人”并在一塊兒。
之后,或許是為了突出“隨行”的“行”這個語素,于是又在里面這個古字形的基礎上添加了新的義符,即在兩個“人”的下邊分別加上兩個“止”(“止”最初是“腳”的象形符號),于是“從”字成為了這種:
從漢字的字形演變歷史來看,提高速寫速度仍然是促進字形演變的主要動力之一。而后面這個“從”字,書寫它之后要連寫兩個義符“止”,嫌太繁瑣。
然而乎,這個字形在當時又被進行了省并,將其中一“止”略去,字形遂變為這種:
*內的初期古文字中,“止”與“辵”這兩個義符的表意是相同的。故而從“止”的“從”字也可以變為從“辵”匾的義符是什么,寫成這種:
要注意的是,“從”字改從“辵”之后,“辵”這個義符中的“止”是可以移動位置的,即把它寫在雙“人”之下,于是“從”的字形又變為這種:
這個字形,也就是我們在《張遷碑》中發現的那種“從”字隸變前的模樣。我們要非常注意的是上圖中圈出的兩筆,它都不是類似于“豎”的直線還是曲線。
這個筆畫在后人隸定的過程中,會變化成小篆的左豎的寫法,也就是它要向左出波。關于這一點,我們從漢代的秦楚簡牘書中都可以觀察到這個特性:
(上面一字出自睡虎地秦簡,右邊一字出自包山楚簡。注意圈出的兩筆,都是書法的左豎的寫法。)
參照前面這兩個字的寫法,《張遷碑》中的“從”字該這么寫:
雖然奇怪的是,《張遷碑》中相繼發生了三個“從”字,另外兩個卻不是這種寫的:
只看拓片上的字形,似乎這兩個“從”字的右邊都寫出了類似楷體的“氵”的模樣。
和前一個字形相比,這兩個字形最大的不同,是之前被我們再次圈出的那一筆沒有向左出波。究竟這是不是《張遷碑》作者的原筆呢?
我個人偏好于覺得不是。把“彳”刻得像“氵”匾的義符是什么,不應該是《張遷碑》書丹時的原本面目,更不是《張遷碑》由書法向隸書演變的何謂“證據”。
它大概率是因為刻石工匠拙劣的刀工將書丹的筆跡刻走樣造成的。
我們來看《張遷碑》中其它出現“彳”的字:
比如三個“從”字外,《張遷碑》中其它含有義符“彳”的字包括兩“行”字、一“征”字和一“御”字。我們看這四個字的寫法,被圈起來的那一筆,無一例外,全部采取了向左出波的左豎的寫法。
由此可見《張遷碑》原作者的書寫習慣同我們在其它古文字資料中觀察到的“從”字隸變的態勢是完全吻合的。
至于那兩個帶“氵”的奇奇怪怪的“從”字形,我想,可能是原碑書丹的之后,向左出波的那一筆寫得非常坦率,因而被粗心的石匠“省略”造成的。
最終,附上我臨寫的“從”字:
言
—THEEND—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