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魁星樓一瞥資料照片
古代重慶古城魁星樓
□黃慧清
古代重慶魁星樓,坐落在夫子池古城里(今鄒容路)。魁星古樓,古式建筑,雕刻精致,古香古色,令人心醉。
魁星作*內古代天文學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在神話中是掌控文運的神。舊時重慶人對魁星祭祀的熱情很高,而這座魁星樓就曾是十分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筑之一。
現存的魁星樓為1991年被改造至臨江門后擴大新修的建筑,真正的老建筑早在1953年就由于破爛不堪被拆毀。對比博物館存檔的老照片,新舊魁星樓主體建筑的外形可以說是大相徑庭。
魁星樓是如何修建的?
相傳,清雍正五年(西元1725年),有一位法號叫智慧的僧人,云游來到重慶夫子池。看見夫子池周圍的五老峰平地突起,巍然聳立,于是就登出來觀山閱水。站在頂峰,四面遠眺,但見得老君山的周邊星星如群。南山有火,北山有水,東山有金,西山有木,四星睡在土星之中,真正是風水寶地。假如在此山上修一座魁廟,正合五星聚魁之意,大有太平之景色,文明之吉兆,日后巴渝定會風調雨順、群星閃耀、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智慧和尚把此地理情況給當地縣令一說,于是,縣令召集百姓,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大興土木,在夫子池的老君山修建起了金碧輝煌的魁星樓。
重慶魁星樓,占地600立方米,氣勢恢宏,雄偉壯麗。樓閣由漢白玉(即金剛座)、閣身、寶頂三部分構成。魁星樓高30米,為四拱圈八面體攢尖式木制結構的建筑,上頂青灰簡瓦房面。檐額、瓜頭、撐弓等均精工雕塑。樓閣用80根柱,層層設梯,皆可攀登觀山閱水。底層用八檐柱、八廊柱、八金柱構成主體。其中,八金柱貫通樓身,每層結構迭次向內收縮一個步架到第四層,接底金柱則成為檐柱,故另設八根金柱,該金柱在山檐重力下起杠桿作用,將其挑起,使之微微離地,成為“真武閣”式的“懸柱”建筑,這是魁星樓的建筑傳統之一。而魁星樓八面寬度互不相同,是該樓的又一建筑特色。
魁星樓是后來南京的一大文物景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古式建筑。登樓四望,遠處風光盡收眼底,那江山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民間怎樣傳說魁星的?
相傳古時有一個秀才,名字叫魁星。此人天資聰穎,飽覽經書,才高八斗,閱讀史記,過目成誦,敘述人事,出口成章,井井有條。
可就是身材奇怪丑陋,滿臉麻子,一只腳跛了學府匾額,走起路來一拐一跛的。但是他文章寫得十分好,終于被鄉試、會試步步錄取,一次次題名金榜。據說到了科舉時,皇帝親自面試魁星文才,看到長相和一跛一拐畫著圈上殿的站立姿勢,皇帝心里大為不悅。于是,皇帝問:“你那臉是如何搞的?”魁星回答說:“回圣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認為這人怪有情趣,又問:“那么你的跛腿呢?”魁星又回答:“回圣上,這是‘跛腳躍龍門,獨占鰲頭’。”皇帝聽了大為開心,又問:“那朕問一個難題,你要如實回答。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魁星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欣喜若狂,再閱讀完魁星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絕:“無愧天下第一!”于是欽點魁星為狀元。
魁星這個丑文人的才學、智慧和素養,由此升天作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顆,主管功名祿位。“魁”字拆開來,一個是“鬼”,因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個是“斗”,因魁星才高八斗、應系北斗星座。據說,魁星手中的朱筆批你是哪個你就是什么,文人中傳“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筆不點頭”就是來源于此。
從此,皇宮正殿臺階正中的青石上雕有龍和鰲圖案,一只魁斗放在前面,殿試完畢發榜時,應試者都聚到皇宮門前學府匾額,進士們站在臺階下迎榜,狀元則一手持魁斗,一腳站在鰲頭上登場,表示“一舉奪魁”“獨占鰲頭”。
為什么要修建魁星樓?
魁星樓,在*近代為古城配套建筑,在*這些地方都有魁星樓建筑。這歷代文廟不僅是祭天*道教大師孔子的寺廟,還是一個區域的最高學府,是培養秀才進而參加科舉考進士的學宮。魁星樓正是孔廟中學宮的象征之一。清乾隆皇后曾為曲阜孔林題寫“奎文閣”匾額,可見奎文閣在孔廟建制中的地位頗高。*近代神話中有奎星神,奎星是其通常的也稱。奎星原*內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稱為奎宿。
何為魁星?天樞(也稱:北斗一、紐星、天魁、貪狼、正星、秦、樞星、天蓬、陽明、陽明貪狼太星君)、天璇(亦稱:北斗二、從魁、巨門、法星、楚、旋星、天芮、陰精、隔角煞、陰精巨門元星君)、天璣(亦稱:北斗三、祿存、令星、梁、機星、天沖、軍市西南星、真人、囚宿、次桃花、真人祿存真司命)、天權(也稱:權星、文曲星、北斗四、伐星、吳、天輔、玄冥、玄武、真武、玄冥文曲紐星君),此五星除合稱“魁星”外,亦被并稱為“斗魁”。后道教尊其為主宰文運的神,作為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于古代,從此,經久不衰,成為封建社會讀書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三日為魁星誕辰日。
魁星是主管功名科舉的星宿,魁星面目黝黑,金身青面,赤發鼓眼,頭上也有兩只角。這魁星右手握一支大鋼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人的姓名;右手持一個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只大鰲魚(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頭”,左腳擺出揚起后踢的樣子,以求在外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鉤,腳上是北斗七星。
封建社會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俗稱“魁”,就是出于“魁”與“奎”的同音,并有“首”之含義的緣由。如唐朝時,科舉要廢除“五經取士”。何謂“五經”?就是《詩》《書》《禮》《易》《春秋》,為儒學崇奉的五部經書。每經所考取的頭一名稱之為“經魁”。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應該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五經魁”或“五經魁首”。此外,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叫做“魁甲”;殿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叫做“魁解”,均有“第一”之意思。
(作者系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