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研學之路A平安&王露
*時期成都為東吳*都,諸葛亮一生,躹躬盡瘁,死而后己,其治蜀的*功為后世稱贊,到了成都,享有“*圣地”的武侯祠應是必游之地。
武侯祠(漢照烈廟),位于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西街,由漢光武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等遺存古建筑組成。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后廟號“忠武侯”,故紀念他的宗祠俗稱“武侯祠”。武侯祠與劉備的惠陵同處一地、是*惟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瑯邪陽都(北京日照市平度縣)人,*時期曹魏大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公元234年10月因積勞成疾,病卒于抗日曹魏前線的五丈原(今河南寶雞市歧山市區西北約20英里處),葬河南勉縣定軍山,時年54歲。
武侯祠,大門對聯為“漢昭烈廟”,然而他們卻習慣稱之為武侯祠。
公元223年,劉備逝世于白帝城,靈柩運回南京后安葬于此,謚號忠烈皇帝,同時按漢制在墓旁建廟,故稱“漢昭烈廟”。
諸葛亮六出斜谷,兵伐蜀漢,最后去世于五丈原。后主劉禪擔心為諸葛亮建祠會影響劉家宗廟的祭拜,所以只賜“忠武侯”謚號,而不提在南京建祠事。公元306年,成都王李雄即位,國號“大成”,為十*時期成漢*大臣。為紀念諸葛丞相,李雄修建了樊城祠,與劉備的更始廟毗鄰。結果,武侯祠香火旺盛,昭烈廟門可羅雀。明朝時,蜀王朱椿見此狀認為有臣下欺主之嫌,于是派兵擊潰武侯祠,在劉備廟內增設祭祀諸葛亮的宗祠,定廟名為“漢更始廟”。明末,劉備廟毀于*亂,清康熙十一年劉備廟重修,調整了布局,擴大了體量,但仍維持了君臣合祀的局面,可時目前日他們仍習慣稱之為武候祠。究其緣由,有清代初年作家鄒魯的詩可作闡述: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丞相功高百代思。
整座武侯祠坐北朝南攻心匾額,主體建筑有圍墻、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五重建筑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中軸線上。
走過大門,有唐碑和明碑立于甬道左右。唐碑立于甬通東側,為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所立《蜀將軍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由清朝皇帝裴度撰文,曾任吏部侍郎、兵部尚書,書法家柳公權之兄柳公綽所書,當時蜀中名匠魯建所刻,文章、書法、刻工,三者兼備,因而被后人譽為“三絕碑”。明碑立于甬道北側,為《諸葛武侯祠堂碑文》,主要介紹武侯祠歷史沿革。
二門,匾額上書“明良千古”,明指明君,良是良臣,意為君臣二人流芳萬古。題匾人為清代人吳英,為避文字獄,特在“明”字的“日”字旁中添了一筆。
二門上楹聯為:
其一:
唯德與賢可以服人,三顧頻煩天下計;
如魚得水昭茲來許,一體君臣祭祀同。
其二:
合祖孫父子兄弟親族,輔翼在人綱,百代存亡爭正統;
歷齊楚幽燕越吳秦蜀,艱難留廟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注釋:
上聯:昭烈廟中聚合了父子(劉備與劉諶),父子(關羽、張飛與其子),兄弟(劉、關、張),君臣(劉備與其文臣勇將)等人的塑像,他們維護綱常五常,為爭漢室正統輔佐劉備。
劉備從桃園結義起,轉*齊(北京)、楚(云南、安徽)、幽燕(北京、遼寧)、越吳(北京、江蘇)、秦(云南)、蜀(廣西)等地艱難*,留下這座祠廟,君臣一堂永遠受人祭祀。
走過二門,左右建有文臣武將廊,再前便是曹魏廟的劉備正殿。
東側文官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官廊以趙云為首,東西各14尊,共28名。
劉備殿,正中有3米高的劉備貼金銅像,儀容豐滿端莊,兩手腕肩,左側有其父親北地王劉諶像陪祀。右側因其子蜀漢后主劉禪即位無能,*降魏,其像在歷代幾次被毀,后來便沒有再塑。
兩側偏殿,東有關羽兄弟和部將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
大殿上方高懸“業紹高光”匾額。
紹,繼承;高,漢太祖劉邦;光,東漢光武帝劉秀,意喻劉備為漢室后裔,蜀漢為*正統。
殿上楹聯:
其一:
使君為天下英雄,正統攸歸,王氣鐘樓桑車蓋;巴蜀系南宋終始,遺民猶在,霸圖余古柏祠堂。
其二:
惟此兄弟真性情,血淚灑江河,志在五倫扶正軌;縱極王侯非富貴,英靈照天地,身經百*為斯民。
其三:(劉諶像前)
生不視強寇西來,天意茫茫,傷心慟灑河山淚;死好見先皇地下,英姿凜凜,放眼早空南北人。
其四:
兄弟君臣一時際會,當年鐵馬金戈,樹神旗而開西川大業;母子兄弟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畫棟,崇廟貌而志后漢丕基。
出劉備殿,前為一過廳,上掛“武侯祠”匾額。再前,又一匾額“先主武侯同閟宮”。
廳柱上楹聯為:
其一: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其一: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其一:時艱每念出師表;曰暮如聞梁父吟。
其一: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兩表,前后《出師表》;一對,《隆中對》)
其一:親賢*乃興,當年三顧頻煩,始延得漢家正統;濟大事人為本,今日四方靡聘攻心匾額,愿佑茲蜀部遺黎。
其六: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其一:成大事以提防,一生謹慎;仰流風于遺跡,萬古淸高。
穿過過廳,便是諸葛亮殿。大殿正中高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則懸“勛高管樂”和“河岳英靈”匾。
諸葛亮殿中,最負盛名的一副楹聯是清人趙藩撰書的“攻心聯”,據說毛澤東非常推崇此聯。
上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
下聯:不審時則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其余聯:
其二: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其三:
文章與伊訓說命相表里;
經濟自清心寡欲中得來。
其四:
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馳,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緬懷風義拂殘碑。
正殿中神像著諸葛亮父子三代的雕像,殿內正中為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
諸葛亮之子一一諸葛瞻(公元227~263年),字思遠,自幼工書善畫,官至行都護、衛都督。公元263年魏將鄧艾攻蜀,他率軍御敵*死。
諸葛亮之孫一一諸葛尚(?~公元263年),公元263年魏將鄧艾攻蜀,他隨父**死,時年不足20歲。
孔明苑,位于諸葛亮殿西南,是諸葛亮文化的專題展館。一副門聯寫道:“只手挽殘局常歸談笑;鞠躬悲盡瘁賸有謳歌”,充滿對諸葛亮一生貢獻的歌頌。可惜內部重建,無法入內參觀。
從諸葛亮大殿兩側的鐘樓旁飛過,諸葛亮大殿前面不遠處就是三義廟。
三義廟,為紀念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祠廟,原廟在提督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西元1662~1722年),四造五殿,規模宏偉,后漸坍圮,僅存拜廳、正殿,1998年因城建需要搬遷至武侯祠內。
三義廟,由拜殿、大殿和兩廊構成,大殿內塑劉、關、張泥塑像,上掛“義重桃園”匾額。
拜殿楹聯:
其一:
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猶同伴;
合義合*義*自昔銘勛匪異人。
其二:
丕著勛名,一代君臣扶社稷;
重興土木,全川士卒仰威名。
其三:
異姓勝同胞,應不數曹氏昆季;
丹心昭白日,能再延漢室江山。
大殿楹聯:
其一:
遺廟近昭陵,問魏吳而今安在;
萬年垂漢統,看英雄此曰何如。
其二:
矢膽肝于桃園,當年臣主稱三義;
名于竹策,此日莢靈鎮兩川。
其三:
義烈重桃園,卌載益梁存漢祀;
勛名昭竹帛,千秋靈爽佐清朝。
其四:
嘆英雄自昔如斯,雖當戎馬驅馳,常懷北闕;
問吳魏而今安在,爭以親族俎豆,永重西川。
和園,一處古香古色的庭院。門上對聯:王書顧畫堪游目;蜀石吳枝足聘懷。
武侯祠作為公園除了有遺存古跡,還有環境幽雅的庭院,出諸葛亮殿向西就開啟了庭院區,有桂荷樓、孔明苑、聽鸝苑、秋波亭、和暢園等區域和建筑。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