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創結合
繪畫的手繪傳統范帖和進行創作是互相推動、逐步提升的過程。是從不會到精熟,從依靠傳統技巧到變革產生自己面貌的過程。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聰明善悟者,這種過程或許增加,取得成就更快更高;還有靠勤奮而超過彼岸者,相對講雖然速度慢一些,但靠孜孜以求的不倦的精神,也可以獲得巨大的創造。孫過庭在《書譜》中體現這過程時說:“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初學之時,對書體還不會,當然遠不及前人的范帖,但經過一段時期的臨摹,遍覽各種范帖加以吸收融會,如果功夫到了,自然就達到范帖。但是要真正獲得創造,就需要“通會”,經過大量學習、實踐創造,日積月累,反復體會領悟,不僅在理論修養上豐厚,且在技巧筆墨方面都有濃厚的功夫,運用出來隨手可得,自然得意得趣,就達到人書俱老最終階段了。這就是藝術創作上從能夠到有法,從有法到難以,和“意在筆先”,到“無意乃佳”的創作規律。從不會到會,從不懂技巧到把握技法這一階段,都十分注意法度,在創作時也注意“意在筆先”,經過大量實踐創作,包括構思過程中繼續充實技法,不僅一體一帖的技巧,而且多方面吸收多體多帖的技巧,達到融會貫通,就到達無意無法階段,這種無意無法,使藝術創作超過最高境界,即輕易寫來都內含法度和蘊藉,就已非常精熟了。
模仿性創作
在臨摹和掌握一體一帖過程中,初期我們不贊成搞創作,要求集中精力、時間到臨摹上。道理很簡潔,還沒有創作的基本條件,也談不上創作。只有掌握了創作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掌握到一體一帖的技巧和功夫之后才會進行模仿性的作畫。有些人繪畫了一段之后,心里總是癢癢的想搞創作,而實際上還不行。只有非常嫻熟地把握了范帖技法,在沒有范帖的狀況下都可以背寫范帖之后,才可以著手進行模仿性的創作。所謂模仿性的構思,即以范帖的構架和筆觸進行訓練性的創作。
進行習作也要從易到難,從難到更難。如起初時,可以選用范帖中的字編成聯語或短語進行,既可進行學習文字,又可以訓練創作,如從《曹全碑》的語句中摘編的:“風雨時節獲豐年(豊字,《說文》云,“豐”為“豊”本字,兩者通),農夫織婦戴恩德”(見圖241)。在這基礎上,還可以按照自己的企圖進行藝術處理,大小、方筆圓筆,輕重、濃淡都可以進行差異,將《曹全碑》摘編聯語改成用方筆,并適度寫得粗一些,在樣式上就有了變化(見圖242)。這種繪畫性的訓練創作,不僅促使對繪畫范帖的理解,加強了解和記憶,又學會了在構思時對方式和技巧的藝術的處理。這種模仿性的作畫,技法和風格起步高,能夠保證不會寫庸俗了,走了歪路,遠遠超出由于技巧不嫻熟、眼力不高隨意亂寫。這樣,經過非常時期的繪畫和模仿性的練筆的訓練,技法就非常熟練了,或者說已基本掌握范帖的技巧。
第二段的繪畫性構思是自選內容,這自然更難了,因為它包括范帖中沒有的字。但是有前段臨摹的基礎,有背臨意臨的能力,也就容易進行了。但是應有更高的規定,應該在技巧上和藝術風格上要求再前進一步,能把自己對戲劇的創意和苛求融合進作品中去。只要不斷進行這種的訓練,即會愈發越熟練,這是對傳統技巧學習掌握之后,經過消化、融合,使掌握的技巧能嫻熟地利用到創作實踐中去。
探索性創作
探索精神匾額書寫格式,作為美術家、書法家是十分需要的。經過繪畫和模仿性構思練習,已經熟練地把握一種寫法,創作也產生習慣,有些人就不愿再進行探索,而滿足于習慣寫法了。其實歷史上有創造的藝術家總是在不斷探求的。孫過庭《書譜》說:“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睘槭裁赐豸酥畷嬆┠甓嗝睿撬粩嗵剿魉@得的,是經過大量思考研究思慮后所受到的作畫自由。又如米芾“書效王羲之”,“晚年出入規矩,深得意外之趣”,“妙于丹青,得王獻之筆意”。蘇軾“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中歲學顏魯公、楊風子,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趙孟頫“行書詣《圣教序》而入其室”,“晚年則稍入李北?!薄6洳俺鯉燁伷皆抖鄬毸罚指膶W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征明、祝希哲置之眼角”?!氨扔紊虾?,盡睹項子京家藏原稿,又見右軍《官奴帖》于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許,從此漸有小得?!边@些名家所走過的學書道路,都經過艱難時間構建、思慮,日漸產生自己的風格,明確自己要走的道路,故能獲得杰出的創造。學隸書其實也不例外,也要不斷地探索。
那么怎樣來進行探索呢?我們再以清代鄧石如為例。鄧石如是個布衣,初時從事繪畫學書法,被梁同書稱為“此子未諳古法,其筆法渾鷙,余所不能?!庇谑窃诿烽H家對《石鼓文》、《嶧山碑》、《泰山刻石》、《漢開母石闕》、《敦煌太守碑》、《天發神
碑》、《城隍廟碑》、《三墳記》,臨摹各百本,又臨寫了《史晨前后碑》、《華山碑》、《白石神君碑》、《張遷碑》、《校官碑》、《孔羨碑》、《受禪表》、《大飱碑》各五十本。他從書法吸取隸書筆法筆意,創造了自己的傳統,又從草書吸取篆書的筆意,形成了自己書法的格調。包世臣在小結他的藝術時說:“山人篆書以二李(李斯、李陽冰)為宗,而縱橫闔辟之妙,則得之史籀,稍參隸意,殺鋒以取勁折,故字體微方,與秦漢瓦當、額文為尤近。其分書則遒麗淳質,變化不可方物,結體極嚴整,而渾雄無跡,蓋約《嶧山》、《國山》之法而為之”。我在一篇評論鄧石如的文章(見拙著《論歷代名家書畫》一書)中講到:“他的書法取《史晨》的娟秀,得《曹全》的遒麗,用《衡方》之淳厚,借《石門》的縱肆和《夏承》的奇瑰,為其所用,結體嚴謹,遒麗渾逸,參有隸書意趣,揉進篆書筆法”,“結體氣勢雄強,筆法峻拔,起筆渾鷙”?!八碾`書脫胎于漢,而用魏隸筆意,接近八分書,波磔不顯,結體方整,線條剛勁,獨具個性。本來*魏的書法,如同楊守敬所說折刀頭筆法,氣格不如書法。但在鄧石如的筆下,以書法作底韻,又用篆書圓轉的筆意加以改造,就變成另一種自己獨具的面貌?!碑斎?,鄧石如出身貧寒,幼年學習環境非常差,主要靠勤奮,苦下工夫,取得深厚功底,成為“清代書法第一人”。從古人所走的道路中,我們可以準確領悟如何進行構建性的創作。
探索性的創作要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和確立的審美觀點和情調。人的審美趣味是由時尚決定的,但是要演進審美觀則必須知識和實踐。學習書法,追求隸書的美術美,就需要對書法的源流各種史料,竹簡的小篆美,有研究,有了解,這就必須在構思過程中繼續臨摹,了解他們的方式和技巧的特征。我們前章對《曹全碑》、《鮮于璜碑》、《石門頌》的同個字進行了詳細探討,就是為了借助準確預測減少鑒賞能力。鄧石如對諸多篆刻碑進行了五十遍的臨摹,掌握了很多碑的書風特點,自然就易于吸收到自己創作中去。不斷地臨創結合是構建性構思主要的方法。這樣才能不斷充實創作,突破前期初學階段的書風,使它起變化,更加豐富。
探索性構思是按照自己審美的苛求,不斷整合、吸收各碑的方式,如結構、筆法、章法、墨法的過程,但這些整合和吸收并不簡潔,不是簡練的組合。有些人要改體認為相當困難,本來已寫得很熟練的面貌,一改體甚至不行了,這是為什么?這是簡單地去組合,使兩種不同的結體和筆法拼合,這樣自然就不自然了,融化、吸收期間必須超過自然的結合。這還要對各體的方式的特征作充分的探究和把握,從自己審美興趣出發,吸收、融化一個別,如用筆的方圓、粗細、長短等,或者結構方面的險奇、平整等,而且在吸收融化之后了解方式和風格上會起到的變化,這樣就不會發生生硬的并合了。
探索性創作的關鍵在于提升自己的文化美術修養、專業知識和方法。如對戲劇的方式美(哲學)、詩詞、文字學、藝術賞析等等都應有所探究。探索自己*畫的美術風格是長期努力的事,學習和提升自己的修養也是長期的。
隸書創作也有些通常的知識,如格式,有中堂、條幅、對聯、斗方、橫卷、匾額等,由于格式不同,它對章法、布局都產生影響,字數的多少、大小都要按照格式來進行布局。一般講,一幅作品總有主體部分和題款部分的空間,兩者位置要安排好。題款部分不能空間很窄,要和主體部分成比例,協調。題款字體也應和主體部分不同,主體是隸書,主靜的,題款應是書法或楷書,主動,否則題款用楷書,也是主靜的,失去畫面補充靈動氣氛。還有字體的大小問題匾額書寫格式,題款的字體應比主體部分小,也要相互協調,不可主體字巨大,題款卻是很小的字,那樣就不符合協調的方法,顯得對比太強烈了。當然,題款字多,那么留的空間也要適度多一些。但即使主體字少,最好題款字不要很多,而且要視章法安排。此外,寫隸書體通常要疊格或畫格,以求大的平整中的差異。疊格要計算好整個章法布局的位置,包括字距和間距的距離,只有計算好了才適合,這針對創作一幅好的佳作是必要的方法,特別是心得還不豐富的人。
關于題款和印章。題款分單款和雙款。單款指作者所寫內容的來處,寫于何年何季何地和姓名。雙款包含贈予人的姓名加謙辭,如“指正”等等,或“惠存”、“囑書”之類。對聯則將贈予人的姓名寫上聯的左邊空處,下款寫對聯左邊。中堂、斗方、條幅、橫軸等可以安排在寫完主體部分后的右邊。印章的大小和顆數也要視題款而定,如是題款后余下空白多,名章后可以再蓋名號章。一般應先蓋白文再蓋朱文章,先小后大。引首章是閑章,蓋在起首兩側離首字下面空白處。印章要蓋正、清楚。題款和印章和主體收尾不要發生從左到右一條斜線,主體收尾這行要稍高,題款行要稍低,這樣有個左行低、右行高,再右行到底線成為一個反馬鞍形。處理好印章是十分重要的,這是一幅佳作的畫龍點睛部分。印章的方圓、橢圓、大小要視章法布局而定。這些都是構思的通常知識和程式,當然也可以有成就,但要與章法布局協調。
學習繪畫包括學書法,各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了解,但是還有它的客觀規律,也有它的科學性,所以即使各人表述不同,就其實際內容也有大同小異,故不應因表述不同而形成疑慮。當然,對于他人的經驗,即使是恰當的,也必須借助自己的實踐來區分。此外,還要注意總結更多個人的經驗和學習方式,以供更多的人學習參考。這只是當前很應該的。
關于隸書的字體
在隸書的學習中,不論是繪畫和作畫,對書法字體的了解和選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近代書法魏碑中的字體,大約可分幾種狀況,一種寫法是接近篆體的,只是因為形體的差異,筆畫的寫法不同;另一種接近楷體的,占大多數,這是約定俗成的;也有一種是由篆書變化而來的,只是省減筆畫而成;有少個別字體部首和形體做了移位;也有一種是別體字,這種別體字同一個即有幾種寫法,篆書就有了,隸書就更多了。
通常講,早期的楷書字體接近篆書的多,到了唐朝前期的碑刻,由于約定俗成,接近楷書的字就多出來。例如《曹全碑》立于西元148年(東漢中平二年),接近篆書的字體比晚二十一年立的《史晨碑》(立于西元169年,東漢孫吳二年)還要多,這似乎很難精確地統計,但是即使作一番對比就可以斷定這些傾向。《曹全碑》中的“曹”字,有“
”、“曺”兩種寫法,前種寫法接近篆體,篆字寫成“
”;后一種寫法省略了筆畫,接近楷體。前者隸體和小篆的形體幾乎同樣,只是體勢和筆勢不同,隸書的體勢成扁方的橫勢,篆書成圓轉的縱勢;書法筆觸連接,隸書線條不連而斷;篆書用筆不露鋒而無頓挫提按,隸書用筆有提按有頓挫。《史晨碑》的“晨”字,寫成“晨”,篆體則寫成“
”,雖然筆畫無增減,但形體相差甚遠,隸書寫法接近楷體,顯然是隸化之后約定俗成,楷書只是延續隸體而來。“日”是義符,“辰”是聲符,是形聲字(見圖243)。“災”字,《曹全碑》寫成“災”形,篆書寫成“
”,篆隸形體一致,只是寫法不同(楷書是假借字又作“
”,后一字形體與書法“災”字形體一致)。又“斥”字,《曹全碑》寫成“
”,篆書寫成“
”,隸書的形體接近篆體,這種類形隸書的字體要認識,就需查篆字,懂得它的來源演變(見圖244)。
隸書字體一部分是在篆書體的基礎上省減筆畫而成的。如“墻”字,《曹全碑》寫作“
”,《史晨碑》寫作“
”,篆書寫作“
”,隸書的宋體是在書法字體的基礎上對筆畫做了長期的省減,省減去左旁“爿”,又將上個別筆畫省減成為三橫一豎一撇一點。(見圖245)
隸書中有些字偏旁位置會移位。如“嶽”字,《曹全碑》寫作“
”,把“山”字由頂上移到以下,篆書寫作“
”,按六書隸體也是寫成“獄”(見圖246)。但不是任何字都可以隨意移位的,字的結構如不可分割的就不能移位。移位了和別的字混同,會導致混亂。
在隸書碑刻中常常會遇到異體字,如《曹全碑》中有“*王和德,殺父奪權”句,“
”字的寫法,既不同于“戮”字,“戮”,篆寫作“
”,為“殺戮之戮”,從“戈”從“翏”。又不似殺字,隸書“殺”字有多種寫法,如“
”等寫法都是“殺”字的異體字。“殺”字,篆書寫作“
”,從“殳”,從“殺”,故“
父”之“
”應是“戮”的異體寫法。戮者,殺也?!稌x語》云:“殺其生者而戮其兇手以報焉?!保ㄒ妶D247)
然而,在臨摹范帖時,要對字體盡可能地研究明白,這只是一種學習。在創作中,還要隨時留意積累這方面的常識,搜集這方面的資料。
隸書篇完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