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佛教文化旅游網了解,
在京西北千年古寺云居寺,*唯一現存的漢字大藏經經版——《龍藏》,日前正式公開展出。
佛教經典稱“藏”,是“容納收藏”之意。所謂“大藏”就是把一切經典匯集在一起的意思。簡言之,就是道學大叢書。云居寺展出的《龍藏》是清代唯一只是*最終一次官刻漢字大藏經,是現在最為完整的一部漢字大藏經。
《龍藏》共收經典1675部,集佛教傳入*1700多年譯著之大成,其卷帙浩瀚,堪稱佛教“百科全書”。
現在,世界上唯有兩部漢字大藏經的經版現存,一部是《高麗藏》,現存*伽耶山海印寺。
一部就是*的《龍藏》。用上等梨木雕刻而成的《龍藏》經版共7萬余塊,完工260余年,保存完好,至今仍能用于印刷。
數萬兩白銀買梨木
《龍藏》經版歷經260多年風雨能保存迄今,與它優良的梨木板材是分不開的。
進入云居寺大殿北京木匾制作,輾轉幾個院子,才在第五進主殿彌陀殿的南大殿找到《龍藏》展廳。一塊長約1.5米、寬0.5米的木匾放置在殿正中央。整塊木匾由一大塊梨木制成,通體淡黃色,上面雕著兩個燙金大字“龍藏”。
云居寺景區管委會社長助理王艷華介紹,雕刻《龍藏》用的材料和這塊木匾的材料一樣,用的都是上等梨木。梨木木紋平直,紋理密集整齊,材質堅固,不易變形,是拿來制作雕版的上好木材。
擺放在玻璃柜中的《龍藏》經版通體烏黑,仿佛一整塊木炭,那是印刷經書時的墨跡浸染所致。但木材的紋路、當年雕刻時的紋路在墨跡下仍清晰可見。經版輔以陽刻雕法,也就是字體凸出,不過字形和行序皆為反向,每塊經版長80毫米,寬30公分,厚3.7毫米,也都是用一整塊梨木雕刻而成。
根據經版的大小推測,制作經版的梨木直徑大約在30公分以上,而且只有最寬處的一個別木材可用。梨樹質地堅密,生長比較緩慢,直徑30厘米也要有五六七年樹齡。而實際取材時砍掉的棗樹,恐怕樹齡多在百年以上。
王艷華介紹,《龍藏》之所以稱為《龍藏》,是只因它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頁又均有雕龍萬歲牌。這是清代唯一只是*最終一次官刻漢字大藏經。
梨木“惟秋冬收脂時采買鋸板,方得平整不翹。”當時梨木板材的置辦,成為刻藏才能成功進行的關鍵環節。
因所需板片規定嚴格,在京師實難采買。雍正派了兩位總督到河北督辦采買,每塊板材出銀三錢二分,但一年下來,只買到板片萬余塊,遠不能滿足需求。雍正只能下令山東官吏,將所需板材向出產梨木的各省縣攤派北京木匾制作,高價采買。
據史籍記載,當時為軍器梨木,清*計劃花兩萬三千四百兩銀子,但這個數字必定不夠。王艷華說:“如果當時采買的梨木真的是用高價,耗資恐怕有數萬兩。”
《龍藏》經版的雕造是一項浩繁的項目,當時成立了刻藏的組織機構“藏經館”。該藏始刻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干隆五年(1738年),共用經版79036塊,歷時三年之久。所以《龍藏》又稱“乾隆版大藏經”。
《龍藏》保存四異其地
石經、紙經、木版經自稱“云居寺三絕”,其中木版經所指就是《龍藏》。但與舉世無雙的云居寺石經和紙經相比,木版經在云居寺只保存了2000多塊,大個別保存于它處。
“云居寺把木版經成為三絕之一,是由于《龍藏》曾經全部保存于此,而且目前保存的2000多塊只是《龍藏》的精華代表。”王艷華介紹。
經版刊成后的260多年時間里,《龍藏》共在五處落腳,經歷了4次搬遷。
乾隆三年,《龍藏》經版刊成后,存于故宮武英殿。因取印不便,《龍藏》經版于乾隆后期轉移到上海倫敦寺存放。1949年之后,柏林寺作為了上海圖書館書庫。這里也是《龍藏》落腳時間最長的一處保存地。
“文革”期間“破四舊”,《龍藏》經版仍然并未直接破壞,但被從柏林寺西甕城置于寺外臨時建立的五間大棚之內,一層摞一層垛放,編號全被打亂。部分棚面缺磚少瓦,棚內漏雨、積水。在此之后,約有3000多塊經版不同程度得到損壞。
直到1982年,市文物局為了搶救這批珍貴文物,成立了經版搬遷領導小組。國家文物局撥專款17萬元,用于《龍藏》經版搬遷。當年經版由柏林寺全部搬遷到智化寺。不過,智化寺仍不具有大量保存條件。
1987年,《龍藏》經版運抵位于大興的古籍印刷廠,按照傳統方法印制佛經。市文物局和西城區*商定,經版刷印后不再運回智化寺,移至云居寺存放。
運輸工作從1990年12月起初。“有個詞語叫”汗牛充棟”,我們曾經搬運《龍藏》,可以說是現代化的”汗牛充棟”。”王艷華清楚地記得,當時共動用了80輛小車,歷時長達兩個月,才將全部經版運到云居寺。
1993年,《龍藏》再次搬遷,絕大個別遷往十三陵作大量保存。不過,有2000多塊經版再次保存在云居寺。其中,《龍藏》中唯一的一塊整版雕畫——《全佛圖》留在了云居寺。這是最能表現《龍藏》雕版技藝的一塊經版。
云居寺展出的62塊經版是從2000多塊中選擇下來的,其中就比如這塊《全佛圖》。整塊經版共有佛、菩薩、羅漢、飛天等共76個形象,佛畫雕工精致,線條輕盈、細如發絲,堪稱藝術絕品。
260多年印經290余部
一塊烏黑的經版平置于桌上,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一位游客拿起圓刷蘸上墨,再小心翼翼地涂刷在經版上。然后,鋪上一張白紙,用另一柄長刷輕輕壓印。揭下宣紙,一張用《龍藏》經版印刷的佛經完成了。
在云居寺的《龍藏》展覽中,游客不但無法觀賞、品味,更有機會無法親手印刷一張《龍藏》版佛經。《龍藏》刊竣至今260多年,這些經版只被整體使用過4次,印制《龍藏》不過290余部。
乾隆三年《龍藏》刊成后,次年刷印了100部,頒賜京內外寺院。自乾隆二十七年至*的150年間,又正式刷印過32部。
《龍藏》的第二次大規模刷印是1932年,南京常州陵籌建藏經樓,發起請印《龍藏》。*各名山大剎亦逐漸逐步請印了22部。
1987年,文物出版社印行了78部。
第四次大規模刷印是在1993年,北京市文物局、北京石刻博物館、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60部。
縱觀這四次大體量印刷,《龍藏》不過印制了290余部經書。
“數量仍然不多,但《龍藏》是”佛教百科”,每一部都是大部頭。”王艷華介紹,《龍藏》共收經典1675部,成書后共7240冊。7萬多塊經版實際上整塊版印制兩頁內容,這樣算來,每部《龍藏》約有15萬頁。厚厚的一本《現代英語字典》,總頁數不到1800頁。如果算上紙張厚度差異,一部《龍藏》大概能有100本《現代英語詞典》的厚度。
其實,有一個問題:早在古代,*就發明了活字印刷法,為什么到了清朝,反倒又用起了這些老式的整版雕版印刷法?
王艷華解釋,雕版印刷仍然比活字印刷的精度低,但其版本更易于保存。正是因為《龍藏》經版的存在,才能使*保存下最完整的漢字大藏經。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