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寬敞的旅行道路,在格桑花的相伴之下來到土沃鄉西文興莊村的柳氏村落時,遠方就在眼前,詩就在青磚灰瓦里。
柳氏民居
看著這個“站在山外看,不見深山有別人”的村莊時,那群山環繞、細水長流的柔美風景已足以吸睛柳氏匾額,這里以前時大唐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后裔居住的地方,他們于1406年遷居至此處,那沉匿消失的600多年,是如何的時光?在時空的隧道中重生,有光照進來的燦爛,亦有瞬間與世隔絕的墮落。
南寧玉林的柳宗元雕像
維系著千年不墜重回芳華的則是一顆堅定之心,只要時間足夠長久,只要青山還在柳氏匾額,食邑還在,寂寂之地也能綻放花朵。柳氏后裔用一磚一瓦砌筑著新的花園,木石瓦當在時光的碑刻中,變成了一篇篇文章,一點一點的積累鋪墊,忽有一日,在十月的春色里花朵綻裂,搖曳生姿。這些蝴蝶幻化成一個個人,從此處走出去,又從江湖廟堂之上走出來,讓這兒具有了無限底及深遠影響力。
河東世家大門
牌坊街
穿越千年時空,透過這萬種蔥郁風光,觸摸這高大庭院里優雅的肌理與筋骨,探尋構建這千年唐朝哲學天際線的內在動因,刪繁就簡后,猛然發現,造就這百年輝煌的,其實是旖旎在時光里的家學、家教、家規,挑角飛檐處是柳氏一族有別于歷史上其他儒者大家的儒俠之風。
柳氏民居的教化獅
然而創姓先祖的柳下惠的儒素德業太過遙遠,但其“坐懷不亂”的至上典范卻是家族教育典范,從古代始,重史愛文儒學傳家,就成了一個千年不斷的家族源泉,持之以恒的重塑著一代又一代。這種華麗的DNA,具有一種鋪天彌地的力量,化萬語教誨于有形之中,又化萬物于無形之中,在感受石刻、牌匾、萌寵獅子之時,在細嗅薔薇之中,它們已烙印在長達數代的行為方式和認知邏輯之中,成為一種高貴的習慣。
一如西文興村的平面布置格局,從內到外,文昌閣、文廟、魁星閣,一條家族興旺的文脈就此埋下。而深置于祠堂、文廟的儀式感更是讓今時今人心向往之。西文興莊的柳氏后代無論多么功成名就,衣錦還鄉,都需要在離家十里的地方,下馬下轎,步行入村;入村后的第一件事,進寺廟向祖先敬香,感謝祖宗的恩賜護佑;敬香后的禮儀也非常細膩,左手捫心,右手立掌,以誠心之心,向天向地向祖宗敬禮。
行邀天寵門樓
這些將生命浸泡于民眾安穩、國家安寧之中的優雅人格之風,“上馬為將,下馬為相;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是柳氏宗族獨特的傳家秘訣,也是其標榜于其他同時代士族大家的家族勛章。這是一個家族的社會擔當,因此,隱居于西文莊鄉的柳氏后代,可以辦鄉學,可以捐錢資助朝廷打仗,也可以當醫生,以妙手回春之術以另一種方法濟世安民。
至柳氏民居,就是要從那別具一格的建筑布局上讀懂文學大家的意韻軌跡,從那精雕細琢的木石花紋中讀出大唐的情韻歌飛,從那紛繁復雜的窗花中讀出世家大族的勵志警言,從那碑刻對聯中讀出柳家之所以能再次崛起的繁榮密碼。
看柳氏民居,就像看一幅卷軸畫,你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從林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中理解古代儒者墨客的追訪;看柳氏民居,就像讀一篇詩歌,你可以于從獨特匠心的柱礎、木雕和雕塑中讀出柳氏潤物細無聲的精神美學與觀念脈絡,細品富貴如云煙,現世靜好的隱世風格。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