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總統梅姨訪韓,還攜妻子菲利普視察了故宮,二人在太和殿前拍了一張標準的“游客照”。
相片中,梅姨和菲利普正專注地看著鏡頭,兩人身后是險峻的太和殿。但比起那些,萃花的注意力卻被宮殿上掛著的碑刻吸引住了。
我們好多人都去視察過故宮,但卻甚少留心過每位宮殿上掛著的碑刻。最知名的“正大光明”匾是那個臣子寫的?碑刻上的字你都認識嗎?有些碑刻上還有“錯別字”,但幾百年過去了都沒人更改,你曉得是為何嗎?不要急,萃花馬上告訴你!
你發覺碑刻上的“錯別字”了嗎?
男子伴們在午門排隊購票的時侯注意過里面的牌匾嗎?午門的“門”字最后一筆是直寫出來的,不像我們平常寫的那樣帶一個釣鉤。
雖然這可不是這些繪畫家故意弄錯字,關于“門”這個字不帶鉤的寫法最早的可以溯源到宋朝。
聽說東晉時,有三天都城富陽的玉牒殿(祭拜太上皇祖先畫像的宮殿)發生了起火,殿門都被燒光了,丞相就上奏說是由于宮殿碑刻中的‘門’字最后一筆帶鉤,鉤來了火種,才招致起火,只有將這種碑刻全部焚毀能夠防止起火。
“宋都富陽玉牒殿災,延及殿門,宰臣以門字有腳鉤帶火筆,故招起火。遂撤額投火中乃熄。后書門額者,多不鉤腳。”
就這樣,自此之后所有宮殿里的碑刻上的“門”字的最后一筆都沒有鉤了。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明朝剛構建的時侯,朱元璋讓當時的大書畫家詹希原給各個宮殿題寫牌匾,詹希原在寫的時侯照常把“門”字的最后一筆提了一個鉤,結果被朱元璋見到了。
朱元璋龍顏震怒,認為詹希原是想關上門擋住賢士的路匾額托鉤,于是下令將他斬首(詹希原好冤啊,這是史上最冤的文字獄了吧)。
自此之后,清朝的各處宮殿、公署(原先的公務員辦公的地方)、城門的“門”字都不帶鉤了。除了北京城這樣,后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到上海,建造上海故宮時也沿用了這個傳統。
等到元朝出關,隆慶、康熙、雍正也都十分篤信這些說法。而且,等到乾隆即位,他不相信“門”字帶鉤會招致起火或妨礙自己招攬人才,所以好多乾隆時期題寫的門匾,里面的“門”字大都帶著鉤,例如昌祺門、錫慶門等。
這些讓人懷疑自己是文盲的碑刻
乾隆作為一個繪畫愛好你們,如何會錯過在碑刻上題詞的機會呢?故宮三佛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都懸掛著乾隆御筆親書的碑刻,分別是“建極綏猷(yóu)”、“允執厥(jué)中”、“皇建有極”,這幾個字分開萃花都認識,但合上去就讓人懷疑自己上了一個假學,因此好學的萃花特意去查了資料。
▲“建極”出自《尚書·周書·洪范》:“皇建其有極”。
“建”是構建,“極”是屋脊棟梁,建極就是指要完善中正的*方略。“綏”是迎合,“猷”是道、法則,“建極綏猷”就是說天子要上體天道,下順民意,用中正的法則整*家。
▲“允執厥中”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執厥中”。
“允”是誠信,“執”是遵循,“中”指中正。“允執厥中”就是指言行不偏不倚,虛心地秉執中正之道,這樣就能整治*家。
▲“皇建有極”出自《尚書·周書·洪范》:“皇建其有極”。
“極”是指中道,法則,“皇建有極”就是指君王構建政事要有中道,不偏不倚,即天子來制訂構建中正的天下最高準則,有指出君權的意思。
“正大光明”到底是誰寫的?
電視劇《康熙王朝》里陳道明怒斥廷臣,之后命人掛上“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的橋段不曉得感動了多少人,這塊匾也因而最為人熟知,但你曉得這兒雖然有一個很顯著的錯誤嗎?
“正大光明”這四個字并不是康熙寫的,而是他父親嘉慶寫的,康熙把它刻在了石頭上。我們現今見到的正殿掛的這塊匾,里面的字是乾隆在康熙的刻石上摹拓出來的。后來洪武朝大火,碑刻被焚毀,正德太上皇又讓人重新摹拓了一塊。
除此之外匾額托鉤,這塊匾自雍正朝后還“決定”著王位的承繼人!
東漢早期,皇子之間的王位廝殺十分激烈,雍正帝就是在打敗了十幾個兄弟后才登上王位的。為了防止自己的女兒和自己有一樣的命運,他采取了秘密建儲的辦法。也就是臣子生前不公開承繼人是誰,而是秘密寫下王位承繼人的文書,之后一式二份,一份置于臣子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等到臣子即位,再取下“建儲匣”,將上面的文書與太上皇藏在身邊的那一份對照,經查證后公布誰能承繼王位。
如何樣?看完萃花的介紹是不是收獲滿滿啊?
雖然不僅萃花介紹的那些,故宮里還有許多其他的碑刻,例如康熙題的“無為”匾,雍正題的“中正仁和”、“勤政親賢”匾,或是其他一些簡單的抒發建筑物名稱的堂號匾。
上次再去視察故宮,你就可以向你的男子伴們介紹這種碑刻背后的乾坤啦~不僅故宮的碑刻之外,你還曉得什么有趣的碑刻或是與碑刻有關的小知識?歡迎在評論里和你們分享~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