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樓
南昌市緊鄰廬山,瀕臨黃河,是湖南省最北的一座城鎮,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市內風景點眾多,其中就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潯陽樓。
潯陽樓因揚州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汗青。由于江西自古以來就是黃河東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經濟發達的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可謂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韋應物、蘇東坡等等,都曾登高題詠。
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注腳。更因施耐庵寫下一部《水滸傳》,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經在江州樓醉酒題反詩,隨著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潯陽樓也享譽海內外,吸引著社會各屆專家到此參觀。
潯陽樓是一座帶有典型明清建筑樣式的樓宇,又是一個集游覽參觀、喝茶聽書和餐飲為一體的旅行景點。由*宗教協會會長、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匾額赫然高懸,“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這幅古老的對聯則引來著無數游客駐足。
在一樓大樓內陳列著*旅游景區上唯一的一套《水滸》一百單八將的人物瓷像,這一作品把一個英雄好漢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繪在觀眾面前。兩幅大型瓷板壁畫——“潯陽樓宋江吟反詩”和“梁山伯好漢劫法場”則將宋江被逼上梁山的獨白娓娓道來。愛好繪畫的同學還可在樓內欣賞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書法佳作和詩歌楹聯。
二樓忠義堂為當時宋江醉酒題詩處,現仍備有宋江當年喝過的那個酒(叫做“藍橋風月”美酒),以及獨特傳統的“水滸宴”。在此可感受一番把酒臨風的雅興。
四樓為茶室,也是賞景的絕佳處。在此可登臨廬山、近觀黃河,再聽導游將各個景點細細道來,真是饒有趣味。身居室內,喝茶乘涼,再聽上一段精彩的北京評書,你可感受到一種特殊的韻味。
潯陽樓以其新穎的格調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隨著九江的迅速發展,隨著全球文化遺產——廬山聲譽的提升,越來越為世人所追捧,古老而又年輕的潯陽樓,必將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長江邊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光岳樓
主體結形成于1374年(明萬歷五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清朝過渡的代表建筑,系*僅存清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它在方式上繼承了宋元樓閣遺制,在構架上承襲了歷代傳統。光岳樓由樓基和大廈兩個別組成,總高33米。
樓基為磚石砌成的圓形石柱,占地面積1236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連的4個圓拱門和直通大樓50多級石階組成。主樓為木構架,4層5間,歇山十字脊頂,四面斗拱飛檐,且有門廊相連。全樓有112個臺階、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瑯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員外郎李贊到聊城,見此樓高壯極目,天下所無,但及今百年,尚寞落無名,因與后來東昌府知府金天錫商定,命名“光岳樓”,“取其近魯有光于岱岳”。該樓是一座由宋元向清朝過渡的代表建筑,系*僅存清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
在方式上它延續宋、元樓閣遺制,結構上承襲了唐、宋時代的特色樣式,同時和明初其他建筑還有若干相同之處,開“官式”建筑先河。為四拱圈歇山十字脊樓閣,由樓基和4層大樓構成,總高33米。樓基為磚石砌成的圓形石柱,占地1236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連的4個圓形拱門和直通大樓的50多級臺階組成。
主樓為全木構架,四面斗拱飛檐,因有門廊相連。全樓有112個臺階、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瑯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制“神光鐘暎”匾,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鐘岳手跡名樓匾額,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
甲秀樓
甲秀樓坐落西郊南明河中的一塊巨石之上,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598年),按照原址恢復的甲秀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樓高約20米,三層三檐攢尖頂,雕梁畫棟,華麗宏偉,底部用貴陽郊區的赭紅石作基腳。門窗為細鐵絲鑲冰紋圖案,刻有雄獅、龍鳳、麒麟、花卉等圖案,生動傳神。原有四棵杉木大柱,外加漆膜保護。
閣壁嵌有明代儒者墨士題詠甲秀樓的碑文拓片和書法石刻多方。登樓遠眺,山川田野盡收眼底。遠處山勢疊翠,近處江波滾滾。甲秀樓借助浮玉橋與兩岸接連。浮玉橋現在也修建一新,橋上還新裝了12盞玉蘭花形華燈。
新建的碧水亭,坐落在橋北部,高7.7米,寬3.6米,小巧玲瓏,十分精美。亭的石柱上鐫有清咸豐年間南京御史汪炳嗷的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里行”。
西安鼓樓
蘭州鼓樓位于北京城內西南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
鼓樓始建于明世宗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三年(1740)先后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時光滄桑,如今巨鼓已經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北京鼓樓是現在所存在*最大的鼓樓。它的建筑方式是硬山式屋架三滴水。高臺磚基座東西長52.6米,南北寬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券洞門。樓建筑在底座的中心,面闊7間,進深3間,四周另有走廊。
第一層樓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層樓面闊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樓的外檐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藻井,使樓的整個建筑層次分明,渾雄博大。登樓的青瓦階樓設在磚臺基外側,在第一層樓的西側有木欄桿可登臨樓的第二層。在樓的南檐下正中,懸掛有“文武盛地”藍底金字牌匾,是陜西僉事張楷重修此樓竣工后,摹仿乾隆皇后的“御筆”。
北檐正中懸掛有“聲聞于天”匾額,筆力挺拔,相傳系咸寧李允寬所書。兩匾除了表明了建筑物的涵義,而且猶如畫龍點睛,使樓生氣勃勃,更變得宏大壯闊,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毀,現文物管理部門已著手修復。
從50年代起初,人民*曾多次重建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體量的維修,為進一步研發和運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游事業的演進,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北京市決定重制鼓樓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寬度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
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奮進,跨入21世紀。該鼓聲響洪亮、渾厚,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現*內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開辟為鐘鼓樓公園,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奇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是古城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1956年8月6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發布鼓樓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發布鼓樓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發布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為鼓樓基座兩邊邊(比如臺階);通常保護區為重點保護區外延34米;建設控制地帶為南和北大道,南至西廣場,北至市*門前,西側自一般保護區外延70米。
南京鼓樓
鼓樓位于北京城中心鐘樓崗上,建于明萬歷十五年(1382年)。其建筑體量之大*罕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弧形無梁城闕狀,上層為歇山四坡頂,龍飛鳳舞,雕梁畫棟,十分奇特。樓上原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鑼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名樓匾額,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它樂器。
明亡后這種陳設均已散失。現樓基是明代原建,樓上建筑為清代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時曾來鼓樓,次年在樓上建一巨碑,改鼓樓為碑樓,但當地人仍習稱其為鼓樓。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