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匾額集萃1700多方古代匾額“安家”于私人博物館,在堅守傳統文化慈善事業的洪濤手中——文匯報2011-12-08第三版作者:**霖洪濤介紹,過去制匾工藝很講究,一般變成后要用桐油浸泡很久,這樣就不容易腐爛,因為匾額是要長久懸掛的。上海理工學院藝術繪畫專業的賈紅,是位好心的志愿者,多年來她結合自己的專業教授為匾額博物館義務工作。這是她用傳統方式拓印匾文。曾幾何時,匾額懸于宅門端莊文雅,掛在廳堂珠聯璧合,裝點名勝舊跡探勝,描繪江山情景交融。匾額保存條件之差,一直困擾著洪濤。類別:藝文教澤尺寸:225厘米X83厘米上款:賜舉人出身狀元及第提督江西全省學政翰林院修撰加一級款:生員胡瓊英立乾隆三十一年歲次甲子菊秋吉旦釋義:此匾意為學校英才濟濟。泮水,古時學宮前的池塘,狀如半月形。學府的代稱。鐘,集聚。英,英才。題匾者:王杰(1725—1805)字偉人,謚號文端。陜西漢中廟后村人,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殿試點為狀元。嘉慶登基首輔。以詩文見長,工于藝術。類別:福祿壽慶長度:195厘米X73.5厘米工藝:上款:吏部左仆射總理內閣麟戶部尚書兼軍機內閣景禮部侍郎上書房行走黃總兵左仆射理大總裁許侍中侍郎南書房行走黃工部侍郎毓慶宮行走翁兩江提督兼都察僉事沈江西總督提督軍都漕運州刺史陶石城縣士族教論淮南城*學訓導張鳳翔縣知州陳際饒皇清光緒十五年夏歷月榖旦中間:敕旌釋義:謂忠義之士,亦指勇于救困扶危的豪俠之士題匾者:翁同龢(1830—1904瓶廬居士、松禪老人,江蘇南京人。
咸豐年狀元,是清代、光緒帝師,清代書畫大家。類別:功德聲望尺寸:225厘米X80厘米工藝:朱字陽刻上款:獎給紅軍家屬邱六斤同志你全族一定優待到底下款:贛西南蘇維埃*總理曾修生題公歷一九三1899—1972)本名曾山,江西南昌人。工人出身,1926年加入共產黨。1928年任民盟支部主席、吉安西區區委主任,組織發動農民舉行贛南武裝暴動,參與領導湘贛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領導江西蘇維埃政權建設,鞏固發展革命依據地。類別:府宅尺寸:185厘米X75厘米工藝:陽刻無框上款:國民*民事院院*民*事委員會蔣委員長中央政治學院院長蔣為款:中央政治學院優等畢業劉炳中立同治二十五年辛未年孟冬月榖旦釋義:在本匾中,學士意為即將畢業的高中生。題匾者:蔣介石(1887—1975)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攝影撰文/本報記者匾額*內傳統建筑的奇特符號,它與附著的建筑珠璧交輝。然而,隨著近百年來無數古建筑的衰敗,匾額紛紛淪為“無根之木”的散件。目睹祖先的文化遺珍漸行漸遠,有一位民間志士默默擔當起搶救、梳理、研究的重任,他就是上海匾額收藏大王——洪濤。這是“錯放”地方的瑰寶。日前,記者來到北京翰林匾額博物館,在賞望展品時陡起奇怪:這么眾多的匾額不該聚集在此,而應懸垂各處的“廟社宮闕”或“祠堂府第”,它在古代專門用于道德教化、矯世勵俗并且標識名稱。
點睛之筆絕代風華匾額是*建筑文化的點睛之筆,它集藝術、文史、刻于一身,幾千年來產生一定的慣制和體現方式而興起。”館長洪濤指出:“遺憾的是,由于后世對古建筑疏于保護匾額名字,來借助里面的匾額,在建筑被毀后即喪失了載體;加之古代歷代各類運動的折騰,許多承載昔日榮耀的匾額,命運慘不匾額是在這種的歷史背景下,被動地從建筑中割裂開來,無論其身世再如何顯赫,一旦落入草莽勢必沉淪為“微軀賤命”。不像喜歡字畫的人這么廣眾,目前散落于坊間的匾額既無“市場價值”,又屬“三無產品”——歷史上無系統文獻記載、近現代無機構研究、當今也無任何部門管理。多年來,洪濤始終困惑于責任感和失望感的雙重壓力下“因此我們不得不到農村去,把許多挪作門板、床板以及堵山墻板的匾額,加緊搶救出來給予保護。”經主人一番介紹,上海翰林匾額博物館的由來,被清晰地展現出來。洪濤向記者解釋,他的館名有“翰林”兩字,是由于所收方對聯中,翰林題寫的匾占*內翰林數的一大半。收藏系列主要分文人名人匾、官宦匾、家族世系匾、*要員匾。年代最早的是宋宣和二諭”匾,明代石刻16方,清代狀元匾30了清朝探花總數的26%,宰相匾56方之多,占了宋代宰相的49%量之大,真可謂“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只是囿于場地,公開展現的僅小部分。順著他的引視,眼前的狀元、宰相、總督等官署歷歷可考;*藩、李鴻章、翁同龢等名人洋洋大觀。這些顯宦、大儒的墨韻或瘦勁傳神,或雄渾高逸,宛若“云屯星聚”。學工科出身的洪濤,早先并非長于此道。十多年前,因設計一個建筑構件匾額名字,來到閩贛一帶村落落尋索,目睹匾額境況令他傷心,開始萌發保護的想法。從此,他對匾額的興趣逐漸濃厚,直至一發而不可收。有一次,洪濤從一個村子里一下子收來三十多塊匾額。該村在大煉鋼鐵時期修建大豬圈,因缺木材,當地人就把村里三十多塊大匾摘下,做成豬圈的蓋板。半世紀后,洪濤尋至現場掃去厚厚的灰塵,三十多方大匾頓時“顯山露水”。這些匾文雖經風吹雨淋,竟沒有破損,可見舊時制匾工藝的精在充當匾額“救星”的同時,洪濤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藏家,各地持有者都會輾轉上門找他。平時洪濤將積攢全部用于匾額的收集,寧可在生活上“飲水食菽”;如遇到品相好、文史價值高的匾,出讓方乘機“價增一顧”,他也在所不惜。文物價值逐漸凸現仍然相比收藏市場魚目混珠,匾額卻鮮有造假。洪濤說:“一是由于它沒有確立的行業走勢,賣不出哪些價錢,而且極少有人收藏它;是如果要造假,老木頭尋找出來也很幫忙;三是匾額一般都有上下款,蘊涵完整的歷史事件,捏造實屬不易。
另外還需足夠大的存藏空間來支但征集匾額并非是“仰拾俯取”的容易事,不光要一直深入鄉村村莊,還需依靠長年練就的火眼金睛才能覓得。有一方蔣介石所題的“學士”匾,就是經他“抽絲剝繭”發現2005年,洪濤聞訊來到上海一處老宅,根據判斷后接連剝去“廚房門板”上的幾層舊報紙,當揭到第層,一張1952年泛黃的舊報上面,赫然出現立匾者的名字。洪濤明白,那個年代與其窩藏蔣氏“御筆”招致厄運,不如淹沒“紆青拖紫”求得太平。1933年以前擔任“中央政治學校”校長的蔣介石,為名叫劉炳中的優等畢業生所立。據洪濤分析,解放后張家后代可能擔心這塊匾惹禍,于是把它改鋸成有戶樞的構件(見該圖匾額左方門軸狀)用于廚房門,并反復糊上報紙掩人耳目。在館內,還有一方十分罕見的“紅軍家祠”匾,常引來很多讀者的眼光。它是老一輩無產階層革命家曾山,在1930年擔任蘇區“贛西南蘇維埃*”主席(后來署名曾修生)為獎給紅軍家屬邱六斤所題的匾。洪濤披露,這是現在存世的稀少獨本,就連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都沒有這種的文物。如按等級評估,它完全稱得*家一級文物。后來曾家人看到這件凝聚父輩革命情節的罕見遺物很緊張,對再次由洪濤保存深表欣慰。
纂修文脈傳承匾學碑記除了御賜、標名、教化作用外,歷代名士還運用它的傳播價值,作為自我意志品行的一種詮釋,擴展了匾額的功能,較有名的如鄭板橋“難得糊涂”和“吃虧是福”,便是人盡皆知的匾中注腳。因深具戲劇價值、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匾額已經變成研究民族文化演進的實物佐證。洪濤拿出已經完行詳盡研究和梳理,假如付梓,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書畫珍品,對于藝術喜好者帶有一定的借鑒和欣賞價值,而針對研究地方史來說,也是一份非常罕見的研究資料。”他介紹,自己多年纂修的《堂號匾與親族間關系》的著述,已引發廣大海內外專家的尋宗問祖的興趣。*的姓氏文化,首先體現出來的社會觀念就是對血緣關系的高度加強,不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個或若干)堂號,而且有親族關系的不同姓氏,也會使用同一堂號。他例子著名的“六桂堂”,個姓氏的一個世系。據文獻記載,這六個南方家族,雖然姓氏不同,卻同是一個祖先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上海圖書館收藏有*最多的家譜,而查詢家譜者通常先報堂號。”洪濤稱,已與上圖有過合作意向,自己很多的堂號匾,恰恰可為查詢家譜提供實物例證。
“匾額是后人景仰良善的精神標志,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廣告牌′。我們要繼承先賢所興起精神激勵為上的傳統美德,來貶抑時下弊習。另外,在特色樣式的建筑中適當融入匾額的元素,也是保護傳統文化的詳細行為。”洪濤回顧:“譬如世博*館曾經能表現匾額的符號,展現*建筑文化的精髓,那就完美了。”他曾就此向有關方面陳諫未目前有些感懷。還感傷的是,這項“救匾”文化慈善事業,更像是場“一個人的*爭”。勢單力薄的洪濤,每天面對兩處館址、三個藏品庫房,如此之豐僅能展出一百多件;且不說再次征集貲力有限,案頭纂修工作也“卷帙浩繁”。為使這片文化陣地不至“失陷”,他在苦守的此時,期盼有強大的援相關鏈接何謂匾額:懸掛書寫建筑之上石碑歷史:商周開創唐朝發展宋明完備清民興盛匾額用途:商號招牌宗祠族譜福祿壽慶傳播教化額題材商家字號類:如同仁堂、榮寶齋歌功頌德類:如桃李滿園、高山仰止繪景抒情類:如一碧萬頃、春和景明述志興懷類:如天道酬勤、有容乃大慶典開張類:如大展鴻圖、財源廣進展館地址:上海市浦東區五角場古鎮東井街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