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報》第288期美術聚焦
【編者按】近日,由紹興市人民*承辦的“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在杭州博物館(徐渭書法館)開展。明代書法家陳洪綬(1598—1652),號老蓮,個性傲兀,性情狂狷,其畫面在唐宋時期獨樹一幟,被譽為“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對*人物畫史影響深遠。魯迅先生特別偏愛其人物版畫,稱“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去年是陳洪綬逝世370周年,為更全面地展現陳洪綬“高古奇駭”的一生,紹興博物館攜手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書刊館、*藝術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35家文博單位,匯聚展出陳洪綬書畫作品、文獻抄本、碑刻書法,以及其師友和后學書畫、版畫、古籍等相關文物100件(組),其中一級文物20件、二級文物30件、三級文物25件。本次展出的遺存中,陳洪綬的書法佳作有56件,除了展示陳洪綬“高古奇駭”的人物畫,還有他典雅端莊的工筆畫、師古出新的山水畫、剛逸相濟*畫、清新秀氣的書畫和優雅率真的詩文。其中有《觀音圖》《撲蝶仕女圖》《鐘馗像》《右軍籠鵝圖》《蕉蔭絲竹圖》等精品。這是對陳洪綬人物畫作品的集中展現,也是對其追本溯源、別開生面的藝術精神的深度探討。據悉,展覽展期為9月28日至12月20日。
陳洪綬其人
陳洪綬(1598—1652)
字章侯木匾字畫,號老蓮
明代南京常州府余姚縣震澤鎮陳家村
(今諸暨市)人
著名書畫家、詩人
與崔子忠合稱“南陳北崔”
1598年,浙江寧波余姚楓橋鎮陳家村,陳洪綬出生在一戶士族世家,排行老三。相傳在他出世前,有個道人給他母親一枚蓮子,所以陳洪綬出生后,小名蓮子(晚號老蓮)。在*畫壇上,陳老蓮的名字絕對稱得上是一代大師,他是美術史上最杰出的畫家之一。《國朝畫征錄》稱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三百年無此筆墨”。魯迅也偏愛他的畫,稱“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他們都說陳洪綬畫怪異,人更孤僻。他自幼聰穎穎異,善詩文,工書畫,一生以畫為生。陳洪綬不滿20歲時,母親過世,哥哥一心想獨吞家產,他就將自己的家產拱手相讓,離家出走,客居紹興。
在紹興,他師從教授劉宗周,深受其影響。明崇禎七年(1630),陳洪綬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到上海宦游,后以捐貲*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古代皇帝像,他因此能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從此技藝益精,一時名揚京華。但他對后來朝政腐敗不滿,當崇禎皇后任命他為侍中供奉時,他卻抗命不就。
崇禎十六年(1643),他南歸隱居紹興。明朝“覆亡”后,清兵入浙西,陳洪綬避難臺州云門寺,削發為僧,“借僧活命”,自稱悔僧、云門僧,改號悔遲、老遲。一年后剃度,晚年信佛修行,在蘇州、杭州等地賣畫為業。
老蓮怪還怪在,人以重金買其畫,他卻不肯,以生死相威脅,他亦不從。有位官員為獲得陳洪綬的畫,請陳洪綬到他的船艙中去鑒定古畫。去后,那官員要陳洪綬為他繪畫,并拿出絹絲求他,陳洪綬破口大罵,脫衣就往水里跳。清軍攻陷南京時,大都督抓獲陳洪綬,大喜過望,要陳洪綬作畫,陳洪綬堅決不畫;而且應對利刃威脅,他也不肯屈服……但一些歌妓舞女等低層人求他畫畫,卻“雖小夫稚子,征索無弗應”。“有時得意嘗沽酒,燕麥花香一榻眠”,陳洪綬曾這么說道,由此可見他的為人。
陳洪綬晚年曾在浙撫“田雄坐,嘗使酒大罵”,清同治九年(1652),“趺坐床簀,喃喃念佛號而卒”。他是被人暗殺,還是因病身亡,這還是個謎。紹興謝墅官山岙是他依然的家鄉,這里離他曾出家的云門寺不遠。
徐渭一生怪異,陳洪綬一生也很奇怪。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個奇怪之人都“相遇”于青藤書屋。陳洪綬曾遷居到青藤書屋,在此潛心藝術構思,“青藤”“老蓮”在此處氣息相融。兩大藝術怪杰,融合在一起,綻放出全球文化史上綻放不敗的藝術之花。
展覽海報
策展記
青藤新館?老蓮盛開
□?沈一萍
陳洪綬是17世紀最偉大的作家。近400年來,他的畫經常在*畫壇上放射出異樣的光輝。2022年是陳洪綬逝世370周年。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紹興深厚的人文氣息,中共溫州市委、紹興市人民*決定參加“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紹興博物館推進市委市*的呼吁,策劃了陳洪綬書畫作品展,既是緬懷陳洪綬,也是發揚紹興優秀特色文化的展覽實踐。
本次展覽是全面展現陳洪綬一生和戲劇風貌的特展。展覽回應傳統、尊重文獻,以“高古奇駭”為題——“高古”是指從繪畫本源上直追晉唐遺風;奇駭是指不同于流俗的獨特曲風,藝術表達的旨趣不凡。
展覽現場
紹興博物館對于陳洪綬作品的珍藏有限,為此我們攜手*35家文博和古籍收藏單位,遴選兄弟文博單位陳洪綬的書法佳作、文獻抄本、碑刻書法,及其師友和后學書畫、版畫、古籍等100件文物,從時代背景著眼,全面展示陳洪綬的美術世界。參展的100件(組)展品中,一級文物20件、二級文物30件、三級文物25件。其中,故宮博物院的《觀音圖軸》《草書致水師遠辱札頁》、上海博物館的《花鳥草蟲圖卷》、*藝術館的《鐘馗像軸》、南京博物院的《雜畫冊》、首都博物館的《華山五老圖卷》、天津博物館的《餐芝圖軸》等新作都是首次外展與觀眾見面。配合展會同步啟用由杭州博物館編輯,故宮出版社出品的《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圖錄。不夸張地說,迄今為止,這是*參加的陳洪綬臨展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優、參展單位最多的專題展覽。
展覽現場
在展覽設計上,我們進行了精心創作。展覽分為四個展廳。第一展廳介紹了陳洪綬的家世、師承和其不平凡的人生。通過越中家世、鋒芒初露、蕺山弟子、南陳北崔、晚年歲月的介紹,展現陳洪綬藝術創造的時代背景。陳洪綬是古代人物畫大師,他上追晉唐,師法吳道子、周昉、李公麟等大家,并仿效了同代吳彬的夸張變形、丁云鵬的蘊藉寧謐,進而吸收民間壁畫、版畫的裝飾意匠而自成高古奇駭的面貌。
第二展廳集中展現陳洪綬的佳作。陳洪綬作品面貌多樣,除人物畫之外,其山水畫也有一絕。他早中年的花鳥畫,師法五代兩宋的院體畫,嚴謹、濃艷,晚年平和自然、古樸典雅。陳洪綬的花鳥畫少習藍瑛,上溯宋元諸家,集眾所善,摻入己意。中年時,線條由方折作圓轉、由實硬轉柔潤,與松江派相近,晚年山水畫的境界神奇,線條由粗闊柔軟變得細勁凌厲、古雅純凈。構圖大膽變形,作品充滿裝飾趣味。在繪畫構思上,自成模式,剛逸相濟,兼具娛樂性和戲劇性,其《九歌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西廂記》插圖成為典范。陳洪綬的書畫雖然沒有其書法影響大,但他在繪畫中優異的筆觸表現正得益于渾厚的繪畫底蘊。其早年學歐陽通《道因法師碑》,中年兼習懷素草書,并融合褚遂良、米芾、顏真卿諸家,形成厚重瘦硬、疏曠峭拔的風格。
展覽現場
另外,這一個別還注重介紹了陳洪綬的人物畫。陳洪綬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驅干剛毅,衣紋色塊細勁清秀。他在人物外形上,常有意改變身體比例,多畫頭大身小的“偉岸軀干”;在顏色運用上,多重彩設色,極具裝飾趣味;在水墨技法上,善用白描,從轉折有力的方筆到清圓細勁的圓筆均能利用自如。如明清時人畫仕女,多是細瘦勻稱之態,陳洪綬所畫仕女大多圓渾飽滿,高古脫俗又純真可愛,從夸張儀態中見妻子風韻,反映出他師法唐人仕女又有創新。
第三展廳在集中體現陳洪綬的花鳥、書法和詩歌,并介紹陳洪綬與青藤書屋關系的同時,還展現了以青藤書屋為精神紐帶的陳洪綬和徐渭這兩位天才人物。陳洪綬與徐渭是清朝杭州藝術家的雙璧,兩位皆是古代中后期開創時代新風的戲劇家,兩人旨趣、精神相似,又因青藤書屋隔代神交。史載,陳洪綬曾在徐渭的舊居青藤書屋正式居住了三年左右。陳之父陳于朝是徐渭晚年結交的小友,陳洪綬亦對那位前輩的才情深懷敬意,曾親書“青藤書屋”匾額,以示景仰。陳洪綬修葺青藤書屋后,在此居住并作畫書畫。所以,展陳中我們突出了青藤書屋,以此提出美術傳承和獨立精神的常青。本次展出陳洪綬題寫的“青藤書屋”木匾,就好似是青藤、老蓮兩位大師400年后在此相遇,告訴讀者,前賢開辟,后賢賡續,畫品乃人品,藝術即精神。
展覽現場
從繪畫風格來看,這兩位繪畫奇才又各有千秋。徐渭開潑墨大寫意一格,陳洪綬專擅工筆一路,二人書法風格不同,但內核相投契。徐渭求變求新不拘流俗的苛求和實踐,使陳洪綬的畫面出現高古奇駭的面貌。有了前賢的理論加持和戲劇的榜樣,陳洪綬晚年作品大膽變形,題材丑化抹黑流俗,展現了陳洪綬和徐渭心靈相通、同氣相求,故兩人能一同開創了近代狂狷的美術風潮。徐渭開創水墨大寫意,曲高和寡,學者眾而創造者少。陳洪綬以人物畫聞名畫壇,大俗大雅,從者多,成功者亦多。得其親授者如兄長胡凈鬘、兒子陳小蓮、女兒陳道蘊以及學生嚴湛、陸薪、司馬霱、沈五集、魏湘等都名噪一時,他們模仿老蓮的作品,市場一直予以積極反應,隨之而起的王樹谷、羅聘、華喦、黃慎和近現代私淑者則有“海上四任”、張大千、謝稚柳、程十發等都能從老蓮作品中汲取營養,反映出晚明以降,杰出的戲劇家能在媚俗化的時尚中像老蓮那樣,化俗為雅,“師其含義,自辟乾坤”。
基于以上考慮,空間打造上我們將原有徐渭展陳中水墨大寫意風格的布局,與本次陳洪綬專擅工筆的質樸形成反差,烘托青藤、老蓮兩位大師400年后在此相遇;在布局上,我們在四個展廳的出入口處,以陳洪綬的人物畫、博古葉子與原展廳中的青藤、枯樹等藝術彩繪形成對比;在展板設計上,凸顯了陳洪綬葉子木刻年畫的特征,反映其作品的民眾性和娛樂性。提示徐渭和陳洪綬風格雖異,精神卻同源。
展覽現場
在第四部分中,我們圍繞陳洪綬的戲劇影響,突出其美術模式,并講述老蓮對后人的妨礙,尤其是對當代海派、*浮世繪的制約,乃至間接影響到的印象派油畫。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洪綬《寶綸堂集》中的一句話:“如以唐之韻,運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則大成矣。”大意是學畫要有唐人的神韻、宋人的規范和理性、元畫的格調。這只是他敬守古代的法度能擇其所長、學習古人的精神但求創新的美術特色。展廳結尾,又以《寶綸堂集》中“師其含義,自辟乾坤”之句總結陳洪綬的成功之道。這句話貫穿于整個展覽,在海報、輔助展板等重要版面不斷出現,指明陳洪綬本人順利的緣由,這只是本次大展的核心要義。這種藝術精神也因應了紹興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對近代人是一種啟示。
展覽現場
此外,該展在數字化、互動體驗、宣傳推廣上也做了新構建。如展覽的數字科技為讀者展現了海內外博物館藏陳洪綬書畫作品;在宣傳海報中以陳洪綬《餐芝圖》《蕉蔭絲竹圖》《羲之籠鵝圖》等作品局部放大,再現了作品的細節和筆觸的奇崛等。展覽之后,紹興博物館將持續打造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和服務體驗。在空間、視覺、色彩、燈光等展陳方式、數字科技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傳播展覽主題,致敬陳洪綬。
自2013年以來,我們先后在王羲之、王陽明、徐生翁、徐渭等展覽實踐中,逐漸探索出一些讓文物活出來、讓展覽更生動的心得,本次展覽就是最新的嘗試。我們期望用高水準的展覽推動文旅整合,促進紹興文博事業的發展。■
(作者系紹興博物館副院長、策展人)
學人視角
去年適逢陳洪綬逝世370周年,此為“天時”。依托雄厚的研究和策展實力,近幾年杭州博物館連續打造一系列社會反響極佳的近代書法展覽,有的在*巡展甚至前往。這樣的業務基礎和順利經驗,加之陳洪綬的紹興籍,才因而展覽受到了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書刊館、*藝術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全省35家文博單位的全力支持,而杭州博物館作為展址的不二之選,此為“地利”。歷史的斗轉星移,造成陳洪綬的書法佳作散落在各個不同機構。舉辦這種的專題大展,紹興博物館團隊的勤勉付出自不待言,更應該合縱連橫,整合各方資源,力求讓觀眾更全面、更系統地走進陳洪綬的書法美術世界。最重要的是,紹興民眾深深的愛鄉情懷和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氣息,都在推動展覽的很大成功,此為“人和”。相信你們不會錯過這場難得的文化戲劇的大餐。
——安來順(國際博物館協會亞洲地區聯盟主席,*博物館協會副委員長木匾字畫,上海高校校長、博士生導師)
陳洪綬是明代萬歷畫界的奇才。從存世作品看,早慧的他在少年時就顯示出在書畫方面的非凡才能,這點能在現在臺北石頭書屋收藏的墨跡本《水滸葉子》和巴黎大都會博物館的《準提佛母法像》圖軸看出,用筆準確流暢,構圖造型展現其豐富的想像力。陳洪綬在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書法方面皆有極高的造詣,并積極參加當年盛極一時的油畫制作。陳洪綬生活在一個文化蓬勃、多元的時代,不但地域之間的互動經常,中外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躍。陳洪綬能夠敏銳地捕捉時代的氛圍,廣泛地汲取古今各式資源,在創作時,左右逢源。由于陳洪綬生前早已享有盛名,所以留下的書法佳作甚多。紹興博物館在市*的全力支持下,從全省各市的文博機構中,遴選陳洪綬的書法佳作、文獻抄本、碑刻書法,及其師友和后學書畫、版畫、古籍等100件文物,比較全面地呈現陳洪綬多方面的美術才能,為廣大讀者和研究書畫的專家提供了最佳觀摩機會,堪稱一場文化盛宴。
——白謙慎(浙江中學美術與考古學校校長、院長)
1651年,翰林院官員楊思圣自河南北還,右布政使周亮工建議他經過上海一定要見一見他的同事陳洪綬。楊在吳山與陳晤面之后,陳為創作數幀,周亮工《讀畫錄》記載了楊思圣對陳洪綬畫作的評價:“高古奇駭,俱非耳目近玩。”所謂高古奇駭,不僅指陳畫中的古貌、古服、古兜鍪、古鎧胄、古器械、古器物而言,也指他的畫法。有人說他的畫法來自于早年對蘇州府學李公麟《七十二賢》石刻的繪畫,也有人覺得,陳畫中的人物形象與武梁祠畫像如出一轍。事實上,陳畫中的布光、道具與細節刻畫的方法又無不受到其時物件文化特別是印刷文化的啟發。換句話說,恰恰是近代時期的耳目近玩,成就了陳洪綬的高古奇駭。紹興博物館(徐渭書法館)近期舉辦的陳洪綬書畫作品展以“高古奇駭”為標題,準確把握了陳洪綬藝術的特征所在。這個展覽集中了數十家博物館所藏的陳洪綬書畫,為讀者欣賞與探究陳洪綬藝術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浙大藝術史系運用帶學員研討展覽的機會,進行了一次現場實物教學。
——薛龍春(浙江學院美術史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陳洪綬的人物畫經常為我所仰望,這除了由于他具備濃厚的特色底蘊,更由于他沒有延宕于空泛的蘊藉程式,能夠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有突破有新的建樹,因而個性鮮明,獨樹一幟。今日有幸在杭州博物館(徐渭書法館)再次拜讀陳洪綬的人物畫精品,感慨良多。說到傳承,人們通常只重視“傳”而忽略了“承”。“傳”是學會了“照著說”,而“承”是“接著說”,故而“承”才是“傳”的目的。做到這一點,不僅必須畫家把傳統戲劇觀念和筆墨語言化為進入自我靈魂的鑰匙和抒發自我心境的工具,而且在語言和方式上需不斷求變。唐九經在《陳洪綬花鳥扇》中寫到:“章侯生不滿六旬,其筆墨凡四變,少而妙,壯而神,老則化矣。”陳洪綬十年一變,真正超過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宋永進(浙江理工學校藝術大學校長、第三油畫工作室主任)
部分重點展品
陳洪綬餐芝圖軸天津博物館藏
陳洪綬對鏡仕女圖軸清華學院美術博物館藏
陳洪綬觀音像軸吉林省博物院藏
陳洪綬蕉蔭絲竹圖軸紹興博物館藏
陳洪綬梅花書屋圖軸安徽博物院藏
陳洪綬南山高隱圖軸無錫博物院藏
陳洪綬賞梅圖軸君匋藝術院藏
陳洪綬聽吟圖軸揚州博物館藏
陳洪綬閑話宮事圖軸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陳洪綬指蝶圖冊遼寧省博物館藏
陳洪綬鐘馗像軸蘇州博物館藏
陳洪綬鐘馗像軸*藝術館藏
(請橫屏觀看)
陳洪綬仕女圖卷山東博物館藏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