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唐河縣北山自然風公園邊陲的西文興村,因這座了不起的古民居而被世人所知。
山東省晉城鎮沁水縣城西北25英里處,有一個小小的鄉村,名叫西文興村。過去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村落,村里居住著50多戶人家、200余口人,幾乎全為柳姓。柳姓人家世守禮法,祖父輩輩生活在祖父留出來的深宅大院里,世代繁衍生息。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個小小的小村卻因特殊的由來引起了世人的關注。眾多人士學者來此考察,最終得出一個可信的歷史性結論:生活在此處的柳氏村民就是古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后代。
矗立在小山頭上的柳氏民居
柳宗元,字子厚,著名杰出作家、哲學家、儒學家、成就斐然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人品,其才識,其藝術,向來為人所稱道。他出身望族,自小聰慧過人,才華非凡,驕傲,志存高遠:“始仆之志學也,甚自尊大,頗慕古之大有為者”;他平步青云:21歲中進士,轟動長安,名重一時;25歲通過博學鴻詞科考試;28歲任首都長安下轄的周至縣尉;30歲任監察御史里行;32歲任禮部侍郎郎,正六品;但是,自此之后,他的一生急轉直下。被王叔文、王伾等看中,當時李唐的政治的腐化開始表面化,朝廷弊病嚴重,柳宗元就與劉禹錫等積極參加了二王的政治革新。永貞革新失敗后,“二王劉柳”中王叔文被殺,王伾病死,劉禹錫和柳宗元則一貶再貶,其中柳宗元最終客死柳州,享年47歲。
柳氏舊宅內的柳氏宗祠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始工”,仕途上的曲折,某種含義上給了柳宗元潛心研究哲學、修養心性的機會,是他在哲學上成就了光輝的業績,在文學、辭賦、散文、游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哲學理論諸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最終創造了他千古文章一大家的不朽地位,*歷史上自此少了一個大佬,多了一位文壇泰斗。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扁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的這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竟是一首打油詩,是他人生大起大落、顛沛流離、“千萬孤獨”、“獨釣寒江”、懷才不遇、短暫、怨恨到老悲劇一生的生動寫照。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吾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干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于禍”;“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這些都是柳宗元總結出來的慘痛的帶血的一生心得教訓,告訴后代后世,善于隱藏的人是安全的人。
游覽沁水縣西文興村這個號稱研究三晉名門望族的“活化石”的柳氏民居,其中最大的展現之一只是這個字——“隱”。
一、選址之“隱”
柳氏村落坐落太行王屋,歷山腹地的翼城縣西文興村,這里群山環繞,峰巒聳峙。“出自太行地,北有鹿臺山蟠回,高出諸峰,曰:鹿臺挺秀;南應王屋,馳奔云矗,倚空向出者,千峰碧蒼翠,曰:行屋拱翠;東曲隴鱗,下臨大澗,曰:三臺左抱;龍山隆沃,壯似行而復顧,曰:九岡右環”。當地人流傳一句話:“站在柳府向外看,只見山水美如畫;站在山外向內看,不見深山有別人”,此話不假,站在西文興的身后,抬眼望去,很難想起,往里竟是藏龍臥虎,豪門望族,儼然一派氣吞山河之氣勢。
*特色建筑選址講究宜“廟左廟右”,忌“墳前廟后”,而柳氏舊宅偏偏建在廟后,外人仍然進了村,看到這座廟也定想不到這座廟后竟然隱藏了一個偌大的村落。
二、建筑之“隱”
*現在有名的112古村落中,柳氏民居是唯一一個進村村口車馬不能通行的村莊,進村的路彎彎曲曲,峰回路轉,拾級而上,“柳暗花明又一村”;從建筑戲劇和建造科技來講,柳氏民居結構細致,布局合理,坤門乾主柳氏匾額,巽門坎主,極符合*傳統的陰宅風水理論,柳府各種配套設備極其繁多,像各府第的后院,上有鐵絲網覆蓋,下有地道家家相連,院院相通,號稱“天羅地網”,并配有警鈴、防火墻等。而更讓人稱贊的是“河東世澤”的莊園的大門,它共有十二道門栓,其中六道軟栓,六道硬栓。即便是身處院內,不知情者也不易于打開此門,足可見柳府之戒備森嚴、防護意識之強、隱藏之深。
進村口的大門旁邊建有大兆壁,村落里每一道圍墻的門外或門里都設置有兆壁或影壁,“兆”壁(又叫蕭墻、東窗):阻擋“兇”氣;傳統迷信認為神鬼走的是直道,到這種壁處要“碰壁”,進不來。客人進門時,并不能一眼望穿里面的情況,只有經過影壁,才能看見大院里的場面。《易經》里有“潛龍勿用,陽氣潛藏……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柳氏老宅建造人意在利用這種兆壁和影壁,使院中剛健的陽氣得以聚收和斂藏。
三、文化之“隱”
從柳氏民居“耒讀為本,勿宣門庭”的祖訓,到宗祠、楹聯、樓臺、木石雕刻、匾碣墓銘,每一道門廊、窗欞、欄桿、扇、飛檐,每一塊裙板、匾額,每一根木柱,每一級斗拱,無不包括著“隱”。“教化獅”,象征古人知識分子從求學到仕途的8個人生經歷,丹桂傳芳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獅,它嘴上拴著繩子,尾巴向細長著,表現文人傲慢自大、口無遮攔、愛發表意見。用繩子勒住獅嘴,告誡柳氏族人,話到嘴邊留半句,禍從口出的道理;第二尊石獅,獅子的尾巴藏在了大腿之間,表現文人不再傲慢,懂得夾著尾巴做人了;第三尊石獅,獅腳下有兩個小獅子柳氏匾額,肚子下面有一個大圓球,意為安安分分過日子,堅守規矩;第四尊石獅腳下踩著一個探出頭來的小獅,肚子里也有一個低著頭的小獅,意為“出人頭地”;青云接武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獅,獅胸前戴了一朵花,表示大學進士;第二尊石獅,獅身緊靠石柱,提醒柳氏祖先,高中舉人后要投奔到高官的門下,便于以后發展;第三尊石獅的前腿直直站立,身子向上仰起,獅身下臥著一個鳳頭、鹿尾、獅身的小獅子,意為“坐享俸祿”;第四尊石獅,獅脖上的一圈毛,酷似內方外圓的古錢,意為掛著錢串子在宦海里尋找生存。告誡柳氏后代,官場沉浮變化莫測。
柳氏民居內的8尊“教化獅”之一
四、民風之“隱”
柳姓人家世守禮法“盛則勿宣門庭,窮則獨善其身”,耒讀為本,勿宣門庭,“留耕”、“留山”、“留中”,祖父輩輩生活在祖父遺留出來的高門大戶、深宅大院里,世代繁衍生息。
早在柳宗元少時,柳家就當時避難于太行、王屋山中。柳宗元逝世后,其后代遵照遺命再次隱匿于太行王屋山深處,直到明朝時柳家后代中柳祿、柳遇春大學進士,才在西文興村朝陽土木,建起這片原先一進十三院的建筑群,光耀門庭。現目前這滄桑的宅第安靜地講述著柳家數百年的興衰。
*傳統文人的精神世界里,儒釋道三家就難分清楚,儒治世、釋治心、道治身。柳宗元妻子是個典型的文人官員,他的父親篤信佛教,又身處道教盛行的李唐,柳宗元也必定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遍學三家之長。積極進軍永貞革新,那是儒學“學而優則仕”“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的夙愿;居于永州時與宗教高僧巽上人的交往、對佛經的體悟,則是儒家對靈魂的寄寓;而他的后代隱居深山,耒讀為業,“成名勿宣門庭,得志勿忘饑民”,則是道德經里“上善若水,水淵則藏”精神的突顯。
隱匿于山間的名門柳家雖經明代柳遇春、柳祿等的文重一時,又經“家田千傾,路有萬里,京歸吾府,勿宿異性”的富甲一方,終究是失落了當時的輝煌,如今我們感嘆著一代哲學泰斗的造就,品味隱者之痛,感受隱者之樂,領悟隱者之智的同時,體悟著這殘留的八個院落的滄桑,抖落厚重的歷史給我們的包袱,思考怎樣在我們的世代成為我們的榮光。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