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宗祠“下馬碑”的故事
王世松
話說文安王召莊村(新*創立前,仍然隸屬于大城縣管轄)的王氏宗祠,歷經四百余載,享譽京南,其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古建風格,可謂建筑藝術之精華,房檐四角的幾串古式風鈴,在風的映襯下響起讓人自重反省的鈴聲,至今令奶奶們回味無窮,可惜這一匯聚歷史與藝術的古建筑于1943年8月遭英軍放火焚燒,起火著了三天七夜方熄。現在經重修后的廟宇,再現昔日之風采,為王氏后裔及拜謁者所一致贊揚。
歷史上祠堂匾額題詞,王氏宗祠門兩側立有一塊高大的大理石墓碑,其文曰:“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故亦稱“下馬碑”。意思是說,文武高官、庶民百姓,自此路過必須下馬下轎步行,以示對王氏家族的敬愛,我昨天述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下馬碑”前。
那是清朝,王氏家族十五世出了個秀才也稱王樹年,此公文才出色、德高望重。時至中華清代初,被時任大城縣知事(中華清代早期對縣一級最高行政官的尊稱)聘為家庭班主任,專門院士其子。待知事之子學業有成披發而冠后,樹年公返鄉務農。下邊要說的就是樹年公勇斗大城縣知事(原知事已調職),讓知事在王氏宗祠“下馬碑”前下轎的故事。
這三天,風和日麗,萬里無云,樹年公平在村前的官路上徜徉,忽見一官轎自東而至,上面是衙差,她們或舉著“肅靜”的執示牌,或拿著水火棍,威風凜凜,鳴鑼開道,隊伍浩浩蕩蕩向大城市區方向進發,經過王召莊村,居民知是大城縣知事乘此轎,紛紛佇足圍觀,知事好不得意。她們很快大搖大擺走過王召莊,當向北行至十余里時,一個身穿布衣、頭戴頭巾的漢子忽然從前面騎馬追來,堵住去路,并小聲喝道:“請大家退回來!”衙差道:“你吃了豹子膽啦?這是知事大人回府,你敢在此阻撓?”“請大家馬上退回來!”此漢子再度惡狠狠說。
有人飛報轎里的知事。知事捋了捋胡子,探出頭來問:“哪個刁民這么膽大妄為?”“正是小民王樹年!”回話的就是昨晚那種漢子。知事清了清嗓門,壯著聲威道:“大膽刁民王樹年,明天本官打道回府,你專橫阻撓,該當何罪?”樹年公道:“身為一縣知事,不知一縣風土人情,不講禮義廉恥又該當何罪?”“你血口噴人!本官自兼任大城縣知事以來,揣度民情,愛民如子,達禮通文有加,忠恕忠信常講,我怎不知風土人情,怎不講禮義廉恥?”知事又捋了捋胡子說。
樹年公哈哈大笑,接著說道:“知事大人,你怎是達禮通文有加?請你下轎,跟我來看一塊墓碑便知。”這時又來了數十個居民亮相,要知事下轎去看墓碑。知事無奈只得下了轎,跟隨樹年公等人來到了王氏宗祠的“下馬碑”前。樹年公道:“知事大人,請讀讀這塊碑記”。“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恭郡王”。知事讀完碑記,驚得汗不敢出。他說:“我怎不知這塊墓碑?”樹年公道:“大人沒看到此碑,并不等于此碑不存在,它在這兒已立三十余年,大人,您剛剛經過‘下馬碑’不下馬(轎),是講禮義廉恥嗎?”
“這,這……,我確不知此墓碑呀!”知事脖子上冒虛汗來。圍觀的人七嘴八舌,或言或笑,王氏宗祠前一片沸沸揚揚,知事撲通一聲跪在“下馬碑”前……。胸襟樂觀的樹年公連忙將知事攙起。“大人,要說此碑,頗具由來,想當初慈禧皇上賜婚令我十一祖廣和公監修圓明園,待工程竣工后,廣和公將清清楚楚的工程收支帳目呈與皇上時,皇上看罷假裝生氣道:小王子,你一根筋受窮去吧。雖是揶揄,但心里更加看重小王子(廣和公)。恭郡王奕訢聞知王廣和清廉勤政不愛財,召其垂問祠堂匾額題詞,當言及廣和公的家境及出身時,廣和公啟奏:我先祖王安自明初從中牟縣遷居大城縣以來,后裔皆是*捐軀,二品宗室二世祖九門提督王迪,二品宗室八世祖古北口參將王圖駿等72名高官皆出自我王氏家族。迪公因剛正不阿,不與大宦官劉瑾同流合污,被劉瑾謀害,明弘治七年(公元1511年),明武宗親自為迪公正反,并下旨*庫撥資在王召莊村南建石佛寺,以慰迪公并宣示后人。有詩云:黑龍港河月芽橋,石佛大寺萬丈高。圖駿公*死沙場而尸骨不明,至今故鄉只有衣冠冢。文有四世祖恩貢生紹堯公,十三歲即赴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汶上縣任縣令,一時傳為佳話。恭郡王聞之欣然曰:不愧為名門然后。即賜王氏宗祠‘春如海’匾與下馬碑各一塊,并題字:‘樹德春仁世,洪培毓志馨,景昌家有蔭,壽慶葆元宗’。
知事聞后,向樹年公長揖道:王氏家族乃名門望族,身為一縣知事,過下馬碑前而未下轎,羞愧羞愧。遂入宗祠祭拜了王氏先人后步行十余里方上轎。
此故事雖成了歷史,“下馬碑”也已不知去向,但明天當人們到王氏宗祠拜祭時,品位一個昔日在“下馬碑”前的故事,也會降低幾分雅趣吧!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