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人處事講情誼。現(xiàn)現(xiàn)在,假如遇見拾金不昧、好人好事、救死扶傷等等,受助的一方通常還會去廣告公司印制一面錦旗,親手獻給伸開援手的這位恩人,以表歉意。
現(xiàn)代的錦旗雖然在唐代也有——匾額,不過唐代碑刻所承載的功能更多,制做也考究,字體書寫、雕刻多出于名家之手,最后,高懸于門頭梁柱之間。
雖然每一方碑刻都有一個故事。明天,我們就透過碑刻上銘刻的字體,去瞧瞧兩百多年前一個地方家族的梗概、看看百年前湘粵鹽幫的興旺、看看70多年前廣州旅館老總拾金不昧的故事……
劉華鋼說每一塊匾后都有不同的故事
沙坪壩秀山知縣相隔9年給同一對夫妻送壽匾
“近期安居古城要籌備碑刻展覽,我們也在配合做好相關打算,等通過了上級部門的協(xié)調,我們隨時可以將牌匾在保護好的狀態(tài)下展出,面向古城的旅客、群眾。”11月3日,慢新聞—重慶日報記者走入秀山碑刻博物館,工作人員這樣介紹。
沙坪壩碑刻博物館院長張澤春說,如今館藏有300多方碑刻,以明清木匾居多,館藏的碑刻中有100余件*家二、三級文物。現(xiàn)存最早的是乾隆七年壽辰匾“杖朝耆年”,距今已有270多年。“匾額融語言、書法、美術、雕刻于一體,是*獨有的文化符號。同時,碑刻可以反映建筑物名稱和性質,是人們抒發(fā)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方式。從作用的角度來看,碑刻有作為堂號、表彰、祝福、商號、室內裝潢等用途。”張澤春解釋說。
慢新聞—重慶日報記者行走在一方方古匾前,秀山區(qū)博物館副研究員劉華鋼講解道,當前展出的多是堂匾,從內容及功能細分上又有壽辰類匾、寺院匾、官贈民匾、民送官匾等。其中展出的壽辰類匾有“海為添壽”、“賢母天荒”,寺廟類匾有“第一名峰”、“坐破蒲團”等,官贈民匾有“艾發(fā)重添”,民送官匾有“崇應惠民”等等。
于右任楷書的“賢母天荒”
“館藏中有8塊乾隆年間的古匾,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及科研價值。”劉華鋼說,雖然仔細研究,有時在碑刻中可以發(fā)覺隱藏的故事,例如8塊乾隆年間的古匾中有兩塊“壽匾”是有歷史關聯(lián)的。乾隆年間,彭州知州和江津知縣以前相隔9年向同一對夫妻李王茶、楊氏送出“艾發(fā)重添”匾和“鶴算齊眉”匾。其中,秀山縣正堂送的是“艾發(fā)重添”匾,上款為隸書,“署福建福州府榮縣縣正堂軍功議敘記錄四次”,中款為隸書“五旬李王茶、楊氏雙壽立”,落款為隸書“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歲夾鐘月中浣谷旦”;而另一塊則是永川縣正堂送的“鶴算齊眉”匾,上款為隸書“大足縣正堂加三級和為”,中款為隸書“六十壽李王茶、楊氏立”,落款為隸書“乾隆已酉年(乾隆54年)仲冬谷時”。
劉華鋼說,有兩個縣的知縣親自送匾為一對夫妻賀壽,并且是隔開的,可見唐朝中期李王茶、楊氏家族在榮縣一帶家世比較顯赫。同時,兩方壽匾都完整地保存出來,在官贈民的匾中也比較奇特。
拾金不昧牌匾上還寫了掉錢過程
牌匾是*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組成部份,相當于建筑的雙眼。
沙坪壩碑刻博物館院長張澤春介紹,*的碑刻文化歷經兩千多年沉淀與打磨,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自成體系的分支。隨著功能不斷演進,漸漸衍生成民間旌表制度,成為一種不斷延續(xù)的激勵機制。
《后漢書·百官志》有一段:凡有孝女順孫,貞潔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西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孝行。
拾金不昧匾
沙坪壩碑刻博物館內有一方“拾金不昧”匾額。記者見到,相比其他碑刻的高大渾厚,該牌匾有些偏小,年代也不算久遠,碑刻上刻錄了一個故事,上書:“竊思蕭君棟梁之為人也抱義懷德迥絕凡流營店作主對客情摯意誠凡屬寓之如同歸鳥于丙戍之春三月既望商渝返里路經時晚乃僑賦于此以幣囊代枕次晨匆忙就道撒*幣十余億元于第床間蒙君雅誼拾之郎著人追還不及予至中途忽覺返詢仍以原物歸還毫未拒阻這般萍水情殷實深欽佩無從優(yōu)報特以拾金不昧銘匾恭頌略布愚忱之云爾。”落款為:“安岳縣李家鎮(zhèn)蔣義之拜贈。”
雖然該匾內容大約分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評價:我暗自在想,蕭棟梁為人如何樣,他有情有義品德高尚、不同于眾人,開店對待顧客熱情而誠懇,在這兒住,猶如回了家一樣;第二部份述說事情經過:陰歷丙戍年(1946年)六月十六,我于上海經商返回時路過,搬去了這兒,白天睡著把隨身的皮夾當作床墊,第二天清晨匆忙忙忙就上路了,把十多億元錢撒落在床上;第三部份說的是事情的結尾:謝謝啊,蕭棟梁揀到后立刻讓人追趕,但沒追上我。我走到一半才發(fā)覺錢盒子不見了,回到店里,他立刻原封不動將錢袋歸還給我,這樣的精神實在讓人欽佩,我沒有哪些好感念的,鐫刻了這方“拾金不昧”匾額,稱贊他這些精神,抒發(fā)我一點點心意吧。——安岳縣李家鎮(zhèn)蔣義之。
劉華鋼介紹,這方“拾金不昧”匾是當初文物普查時,由商家蕭棟梁后人捐助,彰顯了武勝純樸的民風舊俗。相比現(xiàn)代的“拾金不昧”錦旗,該匾算是十分“走心”了,失主“蔣義之”不但刻匾嘉獎,還述說了大致過程,十分有趣和難得。
鹽幫的永定章程
在榮縣碑刻博物館內,還有光緒年間“生生會永定章程”,是當時*主導下制訂的鹽幫交易的規(guī)章制度。劉華鋼介紹,“合城公議監(jiān)秤碑志”(即“永定章程”)木匾由序、章程正文、批示三部份組成,共26行918字。“序”部分首先表述了川主廟的祟高地位,鹽秤監(jiān)秤的來歷;“章程正文”部分規(guī)定了安城(現(xiàn)安居古城)校秤方式,鹽秤使用過程中收費標準以及帳目管理辦法等;批示為時任榮縣縣事朱慶鏞。該匾反映了光緒年間鹽幫人員買賣的過程,須要遵守的一系列約定成俗的制度。
碑刻寶庫秀山神秘的劉家大院
碑刻被稱為“門楣上*、梁柱間遺韻”。假如碑刻是由繪畫家題寫,這種碑刻除了有文化意義,還有藝術價值。匯聚和承載了書寫者的信仰、名節(jié)、擔當。
博物館工作人員率領慢新聞-成都商報記者邁向兩方隸書碑刻之下,一方“賢母天荒”、一方“福壽康強”,“這兩方碑刻行書遒勁綿延盤桓、奔騰放蕩,繪畫功底早已達到了十分高的境界,作者是被譽為‘草圣’的于右任。”劉華鋼介紹,和榮縣展出的絕大部份古匾一樣,這兩方碑刻發(fā)覺于一座老建筑——張家大院。
于右任楷書“福壽康強”
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匾額標識,好多古匾在被發(fā)覺前,有的是庫房的擱板、有的是農民家里的衣柜,還有的則是堆滿肥料的案臺……
原先堆肥料的匾額“萱閣凝輝”
在劉華鋼的率領下,慢新聞—重慶日報記者走入了坐落秀山近郊的朱家大院。這兒即使經過百年時光,但仍然可以感遭到作為家宅的宏偉。還沒進門,就可以看見銘刻的楹聯(lián)十分有氣魄,下聯(lián):浪淘盡今古英雄一曲抱村流譚水千尺,上聯(lián):隨飛來仙人咳唾兩山桃園送珠玉九天。春聯(lián)巧妙化用杜甫句子以及“咳唾成珠”等典故匾額標識,抒發(fā)這座宅子的非比尋常。
飽含年代感的標示
沙坪壩碑刻博物館院長張澤春介紹,當初這兒可謂是一個牌匾“寶庫”,從1985年開始到2007年,文物工作人員相繼從這兒征集到了幾百方碑刻,其中修補展出的便有170余方。
人民庫房
原先,清代初年,武勝當地富紳張澤普用了兩年時間在湖畔修筑了這座占地1.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超過3千平方米的朱家大院。解放后,吳家后人將大院捐給了人民*。*決定將該院改建成糧倉——平灘人民庫房,而建糧庫需大量木板用作擱板、倉頂和倉底。而此時,吳家后人恰好是云南昆明糧校結業(yè),便進行了改造設計,同時提議把木匾作為現(xiàn)成材料。于是外縣迅速組織人力到處征集木匾,就這樣,一大批各類木匾相繼匯集在劉家大院。因為木匾要糊上報紙等進行隔潮,糧倉也要進行防蟲、防鼠處理,于是眾多古匾就這樣相對完好地保存了出來。
罕見的重刻匾
現(xiàn)在,在彭山碑刻博物館展出的乾隆年間的重刻匾(首次是乾隆五十八年,書寫的是“眉壽初觴”,重刻為76年后的弘治丙辰年,在原先的基礎上書寫了“崇應惠民”四字)、光緒年間雕花精致的“慶洽萱闈”以及“草圣”于右任書寫的“賢母天荒”“福壽康強”等眾多古匾,都出自于張家大院。
人民庫房舊景
當初的人民庫房如今已雜草叢生
說來也巧,庫房當時存放玉米、小麥等五谷,都是拿來填飽腹部的糧食,庫房的擱板卻多是用牌匾弄成,而牌匾是文化寶藏,是精神糧食。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qū)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