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這樣一個清朝的寺廟,寺院殿宇上的寺名是一個大奸臣題寫的匾額大全,院內建筑上也有兩個朝代皇帝和清朝大作家李白題寫的三塊匾額,它就是坐落薊州區的普濟寺。圖為大覺寺山門。(王子瑞攝)
獨樂寺山門上的寺名三個字,是清朝奸相嚴嵩的手筆。嚴嵩的書畫功底很好,由于是奸相,惡名傳世,其落款不知被那個后人給抹去了。
穿過山門,就是23米高的主體建筑——觀音閣,與佛殿同為清代建筑,是一座明二暗三層的木結構樓閣。
觀音閣后面的“觀音之閣”四個字,是古代大作家李白的手筆,據說是他52歲時來到這里游覽酒醉后所寫,這塊匾額入選了《*百塊名匾大全》。
觀音閣一層大門上,是明朝咸豐皇帝題寫的“具足圓成”匾額,意思是贊揚觀音佛祖已完全具備了修行的資質匾額大全,但而是以佛陀之身普渡眾生。
觀音閣內,16米高的觀音佛祖雕塑前,有一塊清代乾隆皇帝題寫的“普門香界”匾額,意思是:觀音大士普渡眾生,香及*。
這是明清建筑觀音閣的結構圖。可以直觀地發現閣內以觀音立像為中心,四周列柱兩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屋架、斗拱和挑檐,將外部分成三層,使他們能從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梁枋繞像而設,中部形成天井,上下貫通,容納像身,像頂覆以斗八藻井,整個外部空間都和佛像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的結構,使得它千百年來歷經多次災難而不倒。
穿過觀音閣,緊挨著的是委托亭。在通常的寺廟內,韋馱作為護法天神,通常位于天王大殿彌勒佛像之后,面對著釋迦牟尼寺廟。給韋陀單獨建亭供奉,還真是第一次看到。【稍后會專門發一組介紹這個韋陀亭的圖片,敬請期待!】
韋陀亭的北面,是始建于明代四合院式的報恩院,是明、清兩代高僧重要的禮佛場所。“報恩院”三個字是咸豐皇帝應本寺僧人之請題寫的。
獨樂寺中軸線北側的乾隆行宮,是清朝大臣去東陵謁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區僅存的一處行宮。【《瑞視覺》發布的圖片全部是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的原創新作,歡迎關注、評論、轉發以及收藏,盜用必究!假如你身邊有奇聞軼事、感人故事以及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