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以“水景園”著稱,是一處人工創(chuàng)造的大型噴泉庭院。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形成了很多的水態(tài),彼此之間又由回環(huán)縈流的河流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構成了整個園林的脈絡和紐帶,既可漫步游玩,又可水陸運輸,宛若江南古鎮(zhèn)般的煙水迷離。而福海作為全園最大的水面,更變成皇家御園的水上游樂中心。
福海得名
康熙朝圓明園的范圍主要在后湖周圍,《養(yǎng)吉齋叢錄》十八卷記載,“園(康熙賜園圓明園,非指圓明三園)東有東池,雍正間命名福海”。福海在雍正朝命名之前稱作東池或東湖,其修建年代或許為康熙末葉。經雍正登基后的進一步開拓才有當時的體量。明明是湖卻被命名為“海”,這就與近代家喻戶曉的傳說有關了。相傳,東海中有三座神山,山上有神仙居住,還有長生不老藥。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數百人,入海尋仙境、求仙藥,福海的命名正是取“徐福海中求”的寓意,以求帝王長生不老,大清*江山永固。福海位于圓明三園的中心地帶,以廣闊開朗取勝。水面近于圓形,寬度約五、六百米,總周長約為28萬立方米,加上周邊的小水域共計32萬立方米。歷史上福海最深處達3.8米,一般水面深度也是2.3米左右。這樣的深度為每年春節(jié)龍舟競渡,及平日大船行駛提供了確保。
巧妙格局
福海水面寬廣遼闊,碧波蕩漾,風光如畫,四周佳景遍布,群峰倒映,上下輝映。環(huán)列周圍的十個不同方式的洲島,將漫長的岸線分為大小不等的十個段落,臨近水面的寬闊地段布列不同的風景點,充分發(fā)揮出他們的“點景”與“觀景”作用。如“方壺勝境”、“平湖秋月”、“澡身浴德”等等,與福海隔而不斷,若即若離,互為因借,形成開朗與幽深的對比。河道環(huán)流于海的外圍,時寬時窄、有開有合,通過十個水口溝通福海水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映成趣,豐富了單一的水景。也象征著百川歸海,四方水流均歸福海,體現了四方歸順的寓意。其間建置各種橋梁點綴聯系,既擺脫了岸腳的麻木單調感,又顯示出水面的源遠流長。周圍斷續(xù)的堆山把中心湖面的寬闊空間與兩旁的溝渠障隔開。沿河流的幽閉地段則建置小園,通過水口的“泄景”引入福海的片段側影作為陪襯。宮墻與河流之間亦障以土山,適當地把宮墻掩飾起來。
沿湖岸一帶素妝淡抹,遼闊舒展,建筑的配置采用質樸疏朗的技巧,沒有高大的體量和出眾的色調,為突顯水面的寬闊,四周主要以疏疏落落的建筑及花木、水磯等組景。眾多的園林佳境,以其不同的造園建筑樣式和詩畫氣韻共同構成了以福海為中心的龐大風景群,被譽為人間仙境。
景群點滴
平湖秋月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于永興北岸,境仿南京西湖同名景。為秋夜賞月佳處,由一組散布的臨水建筑構成。核心建筑臨江秋月殿為南向三間三卷回廊,前檐懸掛雍正御書“平湖秋月”匾。此處初建時,前為臨水敞榭三間,后為正殿三間,嘉慶朝改建立一座三卷回廊。平湖秋月殿東度五孔橋有一倚山高臺的四方藻井亭,外懸乾隆御書“兩峰插云”匾,亦取南京西湖同名景。為園內重陽登高之處。
每逢清風徐徐的暮秋,此處湖平如鏡、月光如晝、桂花清香,典雅的庭院建筑與湖泊、花木、皓月、倒影,融洽協(xié)調的組成嫻靜優(yōu)美的圖畫,真是“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令人神往聯翩,回味無窮。無怪乎乾隆要說:“倚山面湖,竹樹蒙密,左右支板橋以通步屐。湖可數十頃,當秋深月皎,瀲滟波光,接天無際。蘇公堤(指南京西湖蘇公堤)畔,差足方茲勝概。”
方壺勝境也是園中最為美好的建筑群之一。位于福海東北海岸內之東岸,原是海神的祭祠,建筑立意取材于佛教的“仙山瓊閣”意境。主體建筑是對稱布置、前后三組的殿堂,上覆藍色瑪瑙瓦,倒影于海面上,猶如仙山的層巒玉宇般壯麗。前部的三座佛殿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宏偉輝煌,具有東海三神山的涵義。本景雖然只是一處寺廟園林,中后部的九座樓閣中神像著2000多尊雕像、30余座佛塔。
南部水面是遭遇福海東北的一個內湖,并與福海的大水面之間有一座可進入的吊橋作示意性的分隔,當橋進入,大的龍盤可由福海進入內湖,直達突出湖中的迎薰亭。當透過橋洞,遠望福海中心的蓬島瑤臺時,更會形成漫游在仙境的觀感。乾隆皇帝云:“海上三神山,舟到輒風引去,徒妄語耳。要知金銀為宮闕,亦何異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遠求?此方壺所為寓名也。
建自雍正初年的蓬島瑤臺,時稱長樂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島瑤臺。傳說中的蓬萊仙境一直是帝王們追尋人間仙境,長生不老的一種幻想境界。雍正帝命工匠按照傳說在福海中央用嶙峋巨石堆疊成大小三島,中間是主島,兩邊各有一座小島相輔,寫意傳說中東海的三仙山,并在島上建造了殿閣亭臺。乾隆九年“蓬島瑤臺”詩序曰:福海中作大小三島,仿李思訓畫意,為古洞樓閣之狀,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也。真妄一如,大小一如圓明園匾額,能知此是三壺方丈,便可半升鐺內煮江山。李思訓是古代著名的花鳥詩人,這一景區(qū),就是他的代表作《仙山樓閣圖》的再現。
蓬島瑤臺為皇室提供了一處煙波浩淼中的休閑花園圓明園匾額,在此處可隔湖眺望醉人的東岸風光,當福海西部水域每年端午節(jié)舉行帆船競渡時,皇皇帝及妃嬪內眷例在蓬島瑤臺觀賞。蓬島瑤臺矗立于海面中央,在福海邊,人們的視野雖未被隔斷,但仍然又使人深感物質空間和心理空間的距離和阻隔。乾隆有詩曰:“蓬島瑤臺福海中,往來只借舟相通……若臺若榭皆熟境,庭松峙翠盆花紅。不如可望不可即,引人企思翻無窮。”高臺低榭、蒼松紅花都是常見之物,因而近熟而味淡;然而,由于他們放在被水遮隔而可望不可即的島上,卻可以化熟為生,遠而濃烈,引發(fā)人無窮的企思。
水上游樂
平日里皇家一直以在福海上泛盤和在平緩的湖上游玩沿湖景色為樂。浩淼的湖面,波光粼粼,四周的溝叉河道,縱橫交織,整個環(huán)境幽靜清雅,一派水鄉(xiāng)風情。當艷陽高照,云淡風情之時,蕩舟于此一邊賞景,一邊享受迎面吹來的緩緩清風,心情也會更加分外舒暢,很是美好。放眼望去,周圍屋宇、山峰倒映水中,岸上花樹隨風飄動,湖心三島景色秀美,怡人的湖光山色真令人沉醉忘返,仿佛人在畫中游通常。無論是夜間還是晚上,都可以在水面上享受劃船嬉戲、船上觀魚、船頭垂釣,或是品茶暢敘的真諦。湖上舟船方式多樣,種類眾多,既有小船,也有小舟。王致成記述道“當夫游船環(huán)集,金碧輝煌。或來蕩槳,或事垂綸;或兢水嬉,或排陣勢。必須身親其際,方能感受海上之大觀”。此外,盛時適逢中秋福海要例行斗龍舟,逢中元日要燃放河燈。在夏季,皇帝常乘坐冰床在福海賞游,有時還在福海舉行冰嬉,即滑冰活動等。
福海厄運
在將近一百三、四五年的時間里福海給皇家的御園生活帶來了無窮的真諦,但是它也并沒有給皇家?guī)砘孟胫械母猓喾吹钩闪藖G棄圓明園管園大臣的水中墓穴。1860年夏,咸豐皇帝在福海最后一次享受了泛舟之樂,此后不久,英法軍隊占領北京,咸豐皇帝倉皇逃往承德。10月,圓明園被英法軍隊洗劫、焚毀。管園大臣文豐無力組織保衛(wèi),跳入福海自盡。
圓明園罹劫時,除蓬島瑤臺因坐落福海中央而幸免于難,廓然大公因位置較為偏僻而偶然存留外,其余景點幾乎被摧毀殆盡。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蓬島瑤臺毀于火災,1900年*軍隊入侵上海,圓明園受到進一步的破壞,福海景區(qū)也不例外,廓然大公就毀于這次動亂。后福海逐漸淪為葦塘、稻田,并在東岸形成民眾村落。漫步其間,周遭荒煙蔓草,斷壁殘垣,不時映入眼簾。人們只好“于瓦礫想見亭館,于芒葦想見湖沼,于荊榛想見花樹”,真令人深感悲哀與失望!
福海新生
1949年后,圓明園遺址相繼受到**的著力保護,1976年陸續(xù)設立了專管機構。圓明園遺址也相繼被列為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逐漸被整修為帶有濃厚意義的圓明園遺址廣場。1984年12月1日,遺址景區(qū)開始全面修繕,福海公園作為第一期改造項目于1985年6月29日竣工開放。
經多年整修,如今的福海公園已是一處難得的山水庭院佳境,成為頤和園遺址花園的主要景點之一。游人在此即使看不到宏大壯麗的風景,但盛時的局面仍大體存在;山形水系已基本修復了歷史風貌;從廣袤的水面與環(huán)繞的河溪中依稀可見山水相依、煙水迷離的景色;各種樹葉蔚然成林,季節(jié)性植物如霞似錦;大多數遺址得到保護修繕,復建的少量建筑如蓬島瑤臺的東島瀛海仙山六方亭和西島庭院等再現昔日光彩;個別建筑的基址,如“方壺勝境”、“蓬島瑤臺”的房基依然存在,“三潭印月”尚能斷定輪廓。身臨其境,人們仍不難想見往日美妙的園林圖畫。而“吳宮花草埋幽徑”的情調,更符合遺址園林的個性,給人一種滄桑感和關于歷史的極力震撼。這里既有濃濃著大自然氛圍的森林野趣,又充滿遺址的傳統(tǒng),昔日的皇家水上樂園即將變成明日京城大眾休憩、游覽的理想處所。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qū)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