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8日,*訓詁學研究會給民盟金壇市委暨金壇縣人民*發出(83)003號函件,提出在段玉裁誕生250周年的1985年秋,聯合舉行段玉裁誕辰學術爭論會的建議。段玉裁是*著名的訓詁學家和經學家,著作豐富,計有《六書音均表》5卷,《經韻樓集》12卷,《周禮漢讀考》6卷,《古文尚書撰異》32卷,《儀禮漢讀考》17卷等;而創造最大的,則是其費時30年撰成的《說文解字注》30卷。
尋找“段墓”、發掘“段碑”,自然成了金壇舉辦學術爭論的必要準備?;ㄉ侥_下大橋頭村是段玉裁的衣胞之地,段生于雍正十五年(1735),6歲顯露“穎異,資質過人”,“讀書日盡數千言”;13歲背儒家經典“四書”、“五經”;25歲中舉,后入京參加會試,卻屢試不中;在京邊教書邊做學問,拜得著名經學家戴震為師墓葬匾額,并結識了錢大昕、邵晉涵、程晉芳和姚鼐等著名專家;乾隆三十六年(1771),段被吏部銓授為湖南省黎平縣知事,后調陜西富順、南溪和巴東三縣任知事。
段玉裁47歲出仕還鄉,在金壇住了10年左右,移居南京;58歲遷居上海閶門外的梓園,在此完成《說文解字注》。嘉慶十九年(1814),嘉慶皇帝詔令:段玉裁苦耕硯田注“說文”,功蓋許慎,澤被以后人,特賜“七葉衍祥”御匾一塊、“苦耕硯田澤被乾坤,博注經文功蓋許慎”楹聯一副、白銀六千兩、綢緞六百丈。燦爛晚景方始,越年的六月八日,他卻與世長辭,享年81歲。
段玉裁客死南京,后遷墳故里,但何時遷墳、墓葬何處,卻不為人知。查證人員通過《段氏家譜》中:“配偶于氏,長先生兩歲,生于雍正十一年,死于同治二三年,后與先生合葬于大壩頭宗祠”和方志中“段氏祖居大壩頭村”等記載。經多方查證,不僅確認花山鄉大橋頭村是段氏祖居地,而且還把握一段重要信息:段玉裁在世時與大壩頭村一位張姓朋友關系極好,臨終前曾叮囑張姓朋友照看他家墳墓,并按鄉俗在四時八節薄酒祭奠。張姓朋友代代相傳掃墓祭拜習俗,但后世對這祖囑之墳,卻沒弄清真相,不知所埋葬的墳主就是段玉裁。歷史滄桑,這座弄不清墳主的墓,在1958年“大躍進”旱改水的“大會*”中被挖得蹤跡全無。
確定段玉裁的遺存之地,多虧大壩頭村幾位長者,通過集體回憶和指點,找到地下幾尺深的一座墳墟墓葬匾額,挖掘時雖未見棺木、尸骨和出土品,卻找到一只大清縣官的金屬頂戴。根據做過七品縣令這點判斷,應是段的隨葬品,并因而確認了段墓的詳細方位。還是幾位長者的回想分析,查證人員在河流涵洞水下3尺的地方,找到兩塊碑石。一塊是段氏兄弟3人,在嘉慶八年十二月為其母史太孺人立;另一塊清晰刻有“清故段茂堂公父子墓”的字樣,至此,段玉裁埋骨桑梓的秘密,算是拂去歷史塵埃為世人所知。查證人員把這塊具有歷史文獻的石碑墓志,送達了南京,原*訓詁學研究會會長、80高齡的陸宗達教授手撫拓片激動地說:“老夫子的墓碑已經找到,金壇人民立了大功!”
段玉裁誕辰250周年之際,*訓詁學研究會和金壇縣委、金壇縣*聯合舉辦盛大的慶?;顒樱嘘P部門除了在愚池修建段玉裁紀念館,而且還在水庫頭村修建段玉裁紀念公園。紀念花園兩側還修建一座仿清式磚木構架的四合院,院內分別陳列段玉裁各種著作和后世研究“段著”的學術專著,西側庭院中還修建了段玉裁的墓和段母墓。作者供圖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