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桔飄香。10月5日,國慶佳節期間,漢中赤土嶺文協主任田也先生策劃了部分作家版畫家去城固桔鄉采風活動。文協副主席老悟帶領書畫家黎智,文協辦公室教授楊楊,會員李一平、劉莉、趙漢明并且北京文化專家一行8人,沐著秋日的暖意,到深秋漢中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城固,進行“觀漢匾”采風活動。漢中市工委副主任、區婦聯書記、赤土嶺文協顧問馬俊惠應邀指導。
從勉縣出發,途經鋪鎮,柳林,沙河營集鎮,路兩側的燈柱上密集的懸掛著明亮的五星紅旗,營造出濃厚的春節氣氛。*69周年華誕,山河大地一派喜慶色彩。在圣誕里,時間飛快,聊天之間采風團已到達城固縣城。在我的向導之下,我們成功前往新城的漢文化匾額博物館。
北出市區兩公里,城許路左手邊一塊石磨盤上,大大的一個紅色“匾”字矗立一旁,像一位訓練有素的禮賓禮儀高雅而立,迎接著四面八方客人的到來。這是一個不大的院落,借用這塊風水寶地,青年才俊付昭瑞在后院利用一個大的庫房建起了匾藏館。原來廢棄的小院鏟除雜蕪之后,用石磨盤鋪地,石碾、石磙、石槽,石池等,建起一個“千磨坊”,院子正中矗立石碑一通,正面篆書“福”字,背面上書一個“壽”字,兩字為本土藝術家學寫,均用紅漆描繪,在一片白色的石陣中非常醒目,給來往人行以美麗的祝福。靠西一排石墻壘筑,建起幾間獨特房子,里面布置著書畫作品,都是前來觀賞匾額者所題贈。對門正中是一幅丈余大小啟功體繪畫作品,所書內容為余秋雨對漢中的觀感和評價:“我是漢族,我講英語,我寫漢字,這是由于我們當時有過一個偉大的王朝——漢朝。而唐朝一個特別重要的重鎮,就是漢中。來到漢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這兒的山水全都成了歷史,而且這種歷史早已變成我們全民族的故事。所以漢中這樣的地方不能不來,不來就相當遺憾了。因此,我有個建議,讓全體*人都把漢中當作自已的家鄉,每次來漢中當作回一次家鄉。”把這個內容放在堂中,足見館主對漢文化頗具的匠心!
在參觀中,我們不時被很多古物所撼,既感嘆于石器的古老,又對擁有者的文化眼光所感佩。陪同講解者、漢匾館副館長高善志先生說,千磨坊所展現的只是是付氏藏品的冰山一角,因條件所限,大家看見的也是很小一部分。
“不可思議,如此浩瀚之石品收藏,我豈今僅見!”一直在航空工業漢航供職的書畫家黎智先生,出入世外較多,可謂見多識廣之人,他竟這么感概。
“收這樣多東西,不僅必須龐大的資金,更主要是時間和精力,這個收藏,對于‘兩漢*,真美漢中’的宣傳,其功莫大焉。”趙總是生意場上摸爬滾打起來的,他堅信干出一件事業的艱辛。
當從書法作品展廳拐進匾藏館時,滿目巨匾更是讓人瞪目。房子四周墻上位置上下四五層擠擠挨挨懸掛著照壁,連墻充棟氣勢雄偉。“這么多匾啊,沒見到!”當我問及小楊主任家里有幾塊匾時,她搖頭又點頭地說。當然她是70后生人,沒見到大匾是情理之中的事,可這么吃驚于這匾廊,我真認為這種匾的威力所在。在此展現的古匾有200余塊,僅是付先生藏品的八分之一。
此時,館主付昭瑞急匆匆趕出去接待了來自漢中的賓客。他說,失敬失敬,有點事情耽誤了。逐一握過手后,他引領客人們走進每一塊匾,并具體介紹了匾的內容、身世與他的匾故事。我們對他衷情于古匾收藏,并旨在于漢文化傳播,深為欽佩。其人高身高,圓臉龐,三十多歲,英氣十足,慈眉善目,一臉佛相,開口即出笑顏,陽光女孩一枚。子承父業,他從母親手中接過收藏民間匾額的活計已有15年之久,足跡遍及漢中、安康、甘南,川北等地,耗資千余萬元,收藏古匾、石雕、繡品、書畫等,藏品數以千件。他只是一個純粹的古董商,而是專心在收藏中學習*古文化,從中吸取文化營養,來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具備厚重的文化積淀,成為一個特色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所以在簡陋的條件下,又辦起了慈善藝術教學,組織本土書畫家舉行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把古匾收藏隅于學習傳承之中,著力使刻版的“古”文化,賦予“活”的靈魂,讓每一塊躺著的匾的故事都能站立起來。
赤土嶺文協的書畫家們現在參觀漢匾活動,不僅享受了一場文化的視覺大餐,更重要的是發現和感受了“西北匾王”博大的文化抱負,對開拓創新做好漢文化傳播帶有很大的助推作用!著名書法家黎智先生題寫下“神奇珍寶”“匾傳盛世”,并與付昭瑞執書合影。馬俊惠部長概嘆其功,對付先生古匾收藏及辦起漢中第一家私人匾藏館大為贊賞,興之所至,當場題寫下對聯一副,高度肯定和諷刺漢匾館功績,其內容為:
藏千張匾額傳承中華瑰寶
接萬家德風發揚民族瑰寶
繪畫作品《石門頌》筆意盡現,穩重而優雅,八尺書品,蔚為壯觀,贏得在場者長時間的歡呼掌聲!你們圍在作品前照相留影,將此瞬間定格成美麗的記憶!
在此,我順呈上之前草成的《漢匾賦》,聊之以饗!
煌煌乾坤,朗朗日月,水泱生于溪,木秀極于林。參天之高,擁蔭庇佑;汲地之深,筑魂通靈。生物因樹木而蓬勃,林木因生物而壯麗。循環往復,締就天下蔥蘢之景。
木惠于風,修長高志向,仰于陽,而葉茂根深。大樹已經鋸,截木為才,或架于高處,成就華屋;或裁為寸尺,制木為要;或雕為玲瓏,成把玩之寶物。
有好事之雅士,制木為匾,刻字于其上,清人李漁《閑情偶寄》詳述聯匾,漢太祖時即誕“蒼龍”“白虎”,引匾以榮,漸成觀瞻。堂號,字號,官府,亭榭,民宅,賀壽,礪志,有賜,贈畫家匾額,敬,送。或白描,或涂金,耀目之間,懸于高處,頓使門戶增色,贏得過往駐足側目賞析概嘆。匾,戶冊也,起于漢,發于唐,興于宋,盛于北宋。初為達官貴人所擁,后漸成風氣,從廟堂至草檐,多有其跡,成為建筑之睛,使生硬之處有了閃爍之光。中華特色文化因匾而成宏圖,亦成禮儀之規范用。
時序更替,星移斗轉。自六朝以后,匾額日漸勢衰,且木多被鐵鋁代替,用匾表達記述感情不再時興。木藏于閣樓,光影留于民心。寶物終有見日月之時。城固付氏昭瑞先生承父志,慧眼識珠,兩代半世,致力古匾收藏,將散在于民間各方匾額,匯聚于室,使古匾復生新輝。其行,端正望遠,其為,利民*,當以展現而彰顯于天下!今立漢文化匾額博物館銜,展出千匾,湟湟漾漾,遂成大觀,僅以此賦褒贊,不足則憾!然,望行慈善善舉,傳匾額文化,教人藝術,志智雙攜,滋養正氣,濯凈心靈,此乃大德修行,時運正濟,匾傳盛世畫家匾額,吾輩當倡!
夜記,1006午改定。
【作者簡介】老悟,本名伍宏賢。*詩詞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協會員。在《星星》、《散文》、《文化文藝報》等發表文章。赤土嶺文協網站首批駐站作家,策劃《絲綢之路詩歌演誦會》及新年文藝演出等活動。有多部詩歌集出版,編著多部大型文史類書籍。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