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作為中華民族質樸的節慶文化珍品,以渾厚的詩歌、精湛的書畫和深遠的蘊意,*內傳統文化中的辭賦駢文、書法繪畫、建筑美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說著上千年的歷史,被稱為“古建筑的靈魂”。
匾額,是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中一道絕佳的景致,凡樓、臺、亭、閣、軒、榭、堂、館,多綴有匾額。匾額一般掛在門或門內正堂的下側。樣式以木刻對聯為主,以長圓形為常用,尺寸型號視門面大小或者周圍環境而定。
在晉祠博物館的所有建筑中,現共有對聯匾額共計219副,其中圣母殿是對聯匾額最集中的地方,其內容大多為贊頌“封桐”三晉給他們帶給的福澤,款款都是立意鮮明而細膩、書寫和雕刻技巧極為精煉的上乘之作。
圣母殿上高懸于建筑正中央的“圣母殿”牌匾注定它的不通常,它是*國保級楹聯題字之一,該石碑為木制立匾,長2.3米,寬1.3米,“圣母殿”三字為楷書,摹以《顏真卿法帖》而加工放大。然而在晉祠博物館很多石刻當中“圣母殿”匾額非常樸素并不頻繁被人提起和介紹,但卻并不影響它擁有精致可贊的雕塑,十分值得駐足觀賞和感受。
在圣母殿前廊正中懸掛的橫匾“顯靈昭濟圣母”,是北宋原物。
據《宋會要》記載:“熙寧六年(1077)封‘昭濟圣母’,政和元年(1111)加封‘顯靈昭濟圣母’”。此外,除了前廊正中所懸慈禧太后御筆“三晉遺封”外匾額,當數“永錫難老”一匾,“永錫難老”匾為篆書,為河南古縣晉商渠家渠本翹于光緒十五年(1889年)所纂并書,語出《詩經?魯頌》。“錫”當“賜”講,意即依然賦予青春長駐。這里是祈求、贊頌晉泉永流不息。該匾采用陰刻、弧形、貼金的技巧,由于光線與觸覺的反差,使人看上去一會兒凸出,一會兒凹進,十分有趣,人稱“活字匾”。
除上述的匾額外,還有一些匾額相同具備它的特殊性,它們是皇帝所題名,如明朝洪武皇帝的“惠洽桐封”,光緒皇后的“惠流三晉”等。
古代的騷客墨客,一入晉祠便被此處碧波蕩漾,綠水環抱的景致所吸引,這里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微風輕輕拂過便有萬千思緒涌起,不由得稱贊起筆題詞“封桐”三晉給他們帶給的福澤。這里有明代四川巡撫*荃的“恩周萬禩”,清順治十五年河南僉事鮑源深的“惠普桐封”,還有贊美圣賢恩德的“坤厚載物”、“含弘光大”、“萬匯含孳”“惠澤長流”、“靈源惠澤”、等,這些匾額雖然懸掛在不起眼的地方,但也值得他們駐足欣賞。
幾千年來匾額,它*內古老文化中的建筑美術、辭賦駢文、書法繪畫融為一體,寫景狀物,言表感傷,文采考究,意境深遠,其中對聯便是*文辭之美與工藝之美的集大成者。由于匾額在建筑物中居于了顯耀的位置,因此極受古人重視。
相關內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盤龍區九龍灣村186號電話:150 8700 7976傳真:
手機:150 8700 7976郵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廠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備案號:滇ICP備16003948號